

【人物简介】
王恩波,男,196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原兴山县高桥司法所所长。2005年,王恩波调任高桥司法所所长,43岁的他重拾书本、勤勉自学,将这个“烫手山芋”稳稳接住,成为高桥乡最亮眼的名片。他先后荣获湖北省政法队伍先进个人、湖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湖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宜昌市十佳司法所长、宜昌好人、宜昌楷模、兴山县道德模范、宜昌市政法英模等称号,被推荐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2023年成为省运会火炬手兴山代表之一。
【事迹】
王恩波,男,196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原兴山县高桥司法所所长。2005年,王恩波调任高桥司法所所长,43岁的他重拾书本、勤勉自学,将这个“烫手山芋”稳稳接住,成为高桥乡最亮眼的名片。
基层稳定的“守护者”
兴山县高桥乡地处兴山、秭归、巴东三县交界,是一个集老、边、穷为一体的省级重点贫困乡。王恩波1984年10月参加工作,从高桥乡党政办工作人员到乡人大副主席,从偿还集体债务到带领村民背石头爬悬崖修建公路,这一干就是21年。2005年调任高桥司法所所长,43岁的他重新拾起了书本,不断加强自身法律和业务知识学习,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为法律专家。
2014年的一天,高桥司法所接到求助电话,原来,曾因犯盗伐林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的万某在解除社区矫正回到双堰村老家后,因为没有发展门路,对未来感到一片茫然。一了解到该情况,王恩波便主动出面帮他跑贷款、筹资金,帮助万某成功贷款5万元,办起了石料厂,当年就盈利20余万元。如今万某又办起了水泥砖厂和水泥砂浆搅拌站,固定资产达到500万元,年创收100万元以上。昔日的矫正对象成了发家致富的带头人,脸上也重现阳光自信的笑容。
王恩波从事司法工作17年来,累计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200余起,矛盾调处成功率达到100%,老百姓暗地里都称他为高桥的“包青天”。
巧解疙瘩的“人民官”
“王所长有那么几味药,见症开方,药到病除。”提到王恩波,来自大槽村的治调委员谭从国心中佩服不已。
在高桥乡,人们遇到解不开的难事都想到王恩波。只要王恩波一出现,当事双方就能看到矛盾解决的希望。
郑万高铁是兴山甩掉贫穷帽子的大项目。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他逐家逐户地为群众宣讲征地办法和补偿标准300余场次,动员乡亲们全力支持施工建设。工程开工后,他马不停蹄地协调施工单位和地方群众的关系,帮助弱势群体化解矛盾纠纷50余件,既维护着乡亲们的合法权益,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017年10月,双堰村十几名群众因征地补偿将高铁一处工地堵了。王恩波赶到现场时,群众情绪激动。王恩波与大家一起席地而坐。“我在这里向大家保证,三天后施工负责人就会给你们明确期限何时兑现,到期不能兑现,你们尽管来找我王恩波!”王恩波通过细致耐心地工作,充分和各方沟通,终于及时解决了问题。
法律政策的“传播者”
“普法工作光讲枯燥的条文,老百姓听不懂,也没兴趣。”为了让老百姓听得懂、好接受,王恩波除了用传统的法治讲座、法治培训、法律咨询开展普法宣传外,还组织民间文化艺人编排了“普法三句半”“普法顺口溜”“九子鞭”等接地气的法治文艺作品,并利用乡间村里的红白喜事、送戏下乡、屋场院子会等时机广泛宣传。
“我居然能在项目施工现场就享受到法律服务了,真是太方便了。”双堰村村民桓发刚激动地说。王恩波经常到各项目现场进行普法宣传,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成为兴山有名的送法上门“店小二”。
在乡集镇和所辖9个村,他多方争取资金建起了法治文化墙,在与巴东县交界的贺家坪村建起了法治文化小院。如今这些法治文化阵地早已成为村里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法律进万家’、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激发了群众学法用法的热情,现在的高桥乡,信访少了,民风好了,法治的种子已经在群众心底生根发芽,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王恩波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2022年6月20日,郑万高铁兴山段正式通车,而即将退休的王恩波却依然奔忙在路上。“我现在手上还有几个高桥乡的遗留案件没有办完,大槽村旅游项目还未完工,等这些事情办完后,我才能放心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