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孙宜琴,女,1973年3月生,兴山县昭君镇滩坪村村民,1993年,孙宜琴和丈夫陈德喜结良缘,婚后一家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1995年,公公因高血压中风瘫痪在床,她主动担负起照顾公公的重任,直至公公去世。期间,又主动照养80多岁的爷爷、奶奶以及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二爹、婆婆、母亲和自己的父亲,她一边无微不至照养7位老人,一边为生计奔波。老人有啥需求,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宁愿自己吃不饱、穿不好、睡不着,也要优先照顾好老人,这一来二往就是28年的岁月。孙宜琴的事迹被光明网、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曾荣获荆楚楷模、宜昌楷模、兴山县道德模范、宜昌市第八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称号。
【事迹】
孙宜琴,女,1973年3月生,兴山县昭君镇滩坪村村民。27年来不离不弃赡养家中7位老人,长期照顾生病的丈夫,用坚韧和汗水撑起多难的家庭,用真情和奉献书写了一段至善至美的大孝故事。
好儿媳胜似亲闺女
1995年的某一天,孙宜琴在搀扶公公去厕所的路上,公公突然倒地,把孙宜琴吓了一大跳,因抢救及时,公公捡回了一条命,但从此之后因高血压中风叠加,公公瘫痪在床且陷入痴呆状态,丈夫家的几个兄弟姊妹都自顾不暇,而丈夫又要为家里的生计奔波无法分身,照顾公公的重担便落在了她的肩上。
公公牙齿不好,她就把肉炖到熟透,端到床前一口一口喂他吃。公公无法起身上厕所,她就在床上铺尿布,按时进行更换,每天为公公翻身擦身体以免生褥疮。公公卧床期间,婆婆黄德玉和母亲金永凤也先后生病卧床,3个病人不仅都需要她照顾,3个药罐子让家里经常唱起了空城计。不得已她只能一边照顾老人,一边为生计奔波,为丈夫分担经济压力,一年到头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春夏季去村里茶厂采茶,秋冬季到镇上专业合作社包装柑橘,老人病情稍微好转,便见缝插针从事家政工作,所有赚的钱都用来支撑老人的生活费、营养费、医药费,多年来自己从未添过一件新衣服。1998年,孙宜琴的母亲去世,她强忍悲痛,整理好心情,继续照顾公公婆婆。婆婆常常流下感动的泪水,遇到来客就说:“我的儿媳妇,对我比亲女儿还好!”
赡养老人从不叫苦叫累
除了照顾卧病在床的公公、婆婆、母亲外,还要照顾80多岁的爷爷、奶奶以及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二爹。为了照顾这7位老人,孙宜琴放弃了进工厂成为正式员工的机会。熟悉孙宜琴的人说:“她太不容易了,这个家如果没有她早就垮了。”
二爹发病时夜里不睡觉,喜欢到处跑,稍不留意,人就跑得无影无踪了,所以每次在二爹发病期间,孙宜琴操碎了心,每天都要等二爹熟睡了才能眯一会儿,白天还要照顾爷爷奶奶。
最好的孝道是好脸色
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和“耐心”,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一个好脸色。百病缠身磨难多,父亲经常因疼痛睡不着,有的时候必须靠打针才能止疼,这期间经常发脾气,还时不时骂孙宜琴,孙宜琴强忍着委屈和泪水,一如既往地照顾父亲,为他修剪指甲,帮助他洗澡,给他喂饭。有时候自己的辛苦和体贴得不到谅解,孙宜琴也会感觉到心累,委屈的时候也会偷偷地抹泪水,但她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自己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孙宜琴用28年的光阴年华无微不至赡养7位老人的故事真正诠释了什么是人间至孝,她用善良和孝心为长辈撑起最美的夕阳红,诠释了“孝”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