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榛子乡石柱村好父亲崔廷银

自古以来,血脉、亲情两个词都牢牢捆绑在一起,在大众的认知中,亲情往往与血脉连在一起,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可在海拔1300米的榛子乡石柱村,一位年迈的老人用自己的爱和善良支撑起了一个家庭,承担起了抚养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的重任,这就是好父亲崔廷银的故事。

1980年,20多岁的崔廷银远离家乡,从四川省大昌镇来到兴山县榛子乡石柱村务工。有着土木工匠手艺的崔廷银凭借自己娴熟的技术,很快在石柱村落下了脚。1991年,石柱村村民黄久荣的父亲黄道海因病去世,留下妻子张运会带着当时年仅5岁的儿子黄久荣和3岁的黄久成相依为命。热心肠的崔廷银看着孤苦伶仃的母子三人,心中不忍,常常在务工之余主动帮张运会做些农活,帮助这个困难家庭渡过难关,一来二去,崔廷银和张运会逐渐熟悉起来。几年后,两人在村民的祝福和见证下结为夫妻,随后崔廷银到张运会家落户居住,并承担起抚养年幼的黄久荣、黄久成两兄弟的重任。这个小家庭也在夫妻二人的努力下,成了村民口中的幸福家庭。

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在他们结婚第九年时,一场突发的意外让张运会不幸身亡,留给崔廷银和两个孩子的是无尽痛苦。可日子总还是要过,在村民的叹息和安慰中,崔廷银振作精神,挑起了独自抚养继子的重担。为了更好地撑起这个三口之家,作为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崔廷银开始到其他村做生意。石柱村位置偏远,到其他村坐车都要一两个小时,为了省钱,崔廷银常常步行几个小时,赶到雇主家做工,长时间的日夜奔波也让崔廷银疲惫不堪,尽管如此,崔廷银仍是风雨无阻地出门做工,尽自己的力量养育两个孩子。

不久,黄久荣进入了初中一年级,弟弟黄久成也上了小学,崔廷银的打工收入已不够两个孩子的学费开支。眼看快要开学,家里的钱还是不够,崔廷银一咬牙,决定找邻里乡亲借钱让孩子上学,在那个大家都不太富裕的年代,乡亲们你一毛我一块,最终给两个孩子凑齐了学费。

尽管解决了学费,看着孩子们脚上破洞的鞋,崔廷银的心还是揪着不能放松。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穿着新鞋上学,崔廷银向村里的小卖部赊了两双新鞋,给孩子们带去学校。多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两兄弟虽然能给自己买很多双新鞋,但那双由老父亲长满厚茧的双手递来的,靠赊账买来的新鞋,却成了他们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

孤身一人的崔廷银用他瘦弱的肩膀支撑着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完成了学业,通过他的谆谆教导,两个孩子都获得了一技之长。2019年年底,在外务工的崔廷银接到黄久荣的电话:“爸爸,我们都长大成家了,您回来吧,您辛苦了几十年,也该休息休息,让我们孝敬您了。”兄弟俩总是对崔廷银说:“您一个人把我们两兄弟抚养成人,现在应该让我们给您养老了。”

如今,崔廷银一家成了榛子乡石柱村村民学习的榜样,崔廷银早年的艰辛换来了今日的幸福,他是一个普通人,却不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因为他的善良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

来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 王路瑶 熊建文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