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流转,盛事如约。金秋的宜昌,丹桂飘香。在省内外兄弟高校、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合作单位同志,企业家,校友代表,学校现任领导、老校领导、师生员工代表等近万人的现场共同见证中,在海内外校友、学校师生和关心三峡大学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的线上关注里,三峡大学办学100周年暨本科教育4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隆重举行。“上下求索一百年 扬帆索源向未来”,秉承百年一贯的育人传统,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铸魂育人初心,三峡大学用一百年的求索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广育天下英才、主动服务“国之大者”、自觉赓续历史文脉、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恢弘答卷。
百年求索路,尽显爱国情。回望百年奋进征程,三峡大学熠熠生辉的校史里涌动的始终是“爱国”的主旋律。从1923年中华医学会在安徽安庆创立中国博医会医药技士专门学校,到1960年迁至宜昌,与宜昌医学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宜昌医学专科学校;从1946年宜都师范学校成立到1950年迁至宜昌城区办学,并更名为湖北省立宜昌师范学校,后于1978年更名为宜昌师范专科学校;从1978年宜昌高等工业专科班成立,到1983年成立宜昌职业大学、1986年更名为宜昌大学。无论是宜昌医专、宜昌师专、宜昌大学合并组建为湖北三峡学院,还是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正式成立并开始举办本科教育、后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成为宜昌校区,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直至2000年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为三峡大学,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审核评估,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从安庆到汉口,从宜都到宜昌,从北山坡到翠屏山,前辈先贤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百年艰辛求索路,变换的是办学地,不变的是“爱我中国、复兴中华”的大学责任,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家国情怀,是铸魂育人、强国兴邦的大学担当,归根结底是教育强国的爱国之情。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有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三峡大学百年求索路,由一所合并院校发展成为一所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综合性大学,与学校拥有一批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不动摇,坚定实施“学术立校、需求导向、特色发展”战略不懈怠,弘扬团结奋斗、追求卓越的优良作风不停歇的大师密不可分。无论是现场致辞的三峡大学校长王炎廷,还是以不同方式发言的教师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知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李焯芬,百岁老教师、原宜昌医专老校长张光明,他们仅仅是三峡大学众多“大师”里的代表。而今1600余名专任教师,获批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专家310余人,聘请了21位院士在内的200余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正是这一批又一批大师,坚守初心,坚定信念,胸怀国之大者,始终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中勇敢逐梦,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百年求索根基,铸就百年壮丽辉煌,挺立了三峡大学的脊梁,成就了三峡大学之“大”。
百年办学路,播下求索的种子,绽放绚丽的花朵。办学百年来,三峡大学始终秉承“爱国、自强、求真、创新”的“求索”校训,先后承担各类重点科研项目千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省部级科技奖励等,并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从人才培养来说,累计培养了遍布医学、教育、水利、电力等领域的35万余名人才。作为校友代表发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胡亚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人杨璐,分享了在校学习、生活的难忘经历,表达了宣传“三大”、建设“三大”、增辉“三大”的美好愿望。这是“求索”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以实干回应母校的铿锵誓言。还有更多的校友手捧“求索”的接力棒,正昂首奋进在中华民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脚步丈量青春,以行动成就梦想,奏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人乐章。
铸魂育人、强国兴邦,三峡大学用百年的求索,成为宜昌的城市名片、文化地标。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如何书写下一个百年的育人考卷,以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贡献更大力量?唯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求索精神,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责任担当,开拓融会贯通的大视野,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引领学生领悟大学要义、求学要义、人生要义,即使身在井隅,也要心向星光,将“成长为勇争一流、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人才”的征途装点得熠熠生辉。
来源 | 荆楚网
作者 | 胡平先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