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奔腾新动能

4月22日,春和日丽,在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江滩边放眼望去,临江一公里范围内的厂房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近千米的滨江绿地,漫步其中,宛如公园。

4年来,宜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解“化工围江”,在长江沿岸率先启动化工企业搬迁整治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完成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推动化工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

兴发新材料产业园

传统化工迈向精细化工

在猇亭区湖北电子化学品专区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渣土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该项目投资近50亿元,打造中部地区第一家电子化学品专区,主要围绕湿电子化学品、电子级特气、电子级电镀液及电子级硅材料等进行研发、攻关和产业化。

这是兴发集团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又一“大手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发集团走过了生产磷肥、农药为主的“1.0时代”,生产食品级磷酸盐为主的“2.0时代”,如今进入生产有机硅、微电子新材料为主的“3.0时代”。

一吨普通磷酸卖8000元,升级成电子级磷酸,一吨就能卖到24000元。谈起产业链向高端转型带来的显著效益,兴发集团副总经理李少平很是兴奋。

为争做长江大保护推动者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引领者,兴发集团关停、搬迁和拆除沿江32套装置,资产价值达13.58亿元。持续推进“治污、搬迁、技改、转型、复绿”五大工程,累计投资近60亿元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搬迁不是简单的‘空间位移’,而是‘涅槃重生’”。宜昌恒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中华这样感叹。不少同行在环保整治中停产转产,该公司却得益于搬迁改造,环保设施提档升级,日子越过越好,主打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七成以上,成为“隐形冠军”。

通过化工企业整治,促进化工产业“破茧新生”。4年来,宜昌化工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全市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的比重由整治前的18.6%提高到36%以上,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源粗放利用的局面,逐渐转向创新引领的新路上来。

专业园区实现绿色循环

在宜都化工园,挖机展臂,塔吊起落。35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370亿元,在1700亩的园区里摆开擂台。

2018年3月,投资100亿元的宜都化工园在枝城镇开工。宜都征地1万多亩、动迁千余户,在群山沟壑间建起一个现代化化工园。4年过去,该园区落户35个产业项目,其中迎来宜昌19家重点化工企业入驻。

华阳化工是第一家搬入宜都化工园的企业。去年7月,公司一期投资2亿元的生产线顺利投产,产能从5000吨增至8300吨,产品种类也由8种增至16种,成为全球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企业。

化工并不是高污染的代名词,不能因噎废食。关键是怎么办好,在哪里办好!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打通保护与发展之间的“任督二脉”,在破解“化工围江”之困中获取“产业升级”之惠。

“2021年,园区实现年产值400亿元、利税36亿元。”枝江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汪鹏介绍,姚家港园区变大变强,更变“绿”了,目前在建项目38个,总投资超400亿元。

姚家港化工园

“产能扩大7倍,产品种类多了3倍。”聚龙环保董事长胡朝晖没想到,作为宜昌市搬迁入园化工企业中第一家开工、建成、投产的企业,一跃成为全省最大的水处理剂生产企业。公司产品的原料废酸,大量来自姚家港园区企业,年处理能力达20万吨。生产的水处理剂,直接用于园区污水处理,销售范围覆盖整个长江流域。

把企业聚起来,让产业链条“循环”起来,提升绿色承载力。姚家港化工园探索了一条新路。园区聘请中国五环工程公司、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编制的2017—2030年发展规划中,“绿色承载力”是核心关键词。污染物处理,化工企业最大的后顾之忧。姚家港化工园入驻企业凭借签订的危险废物处理服务协议“大胆往前走”。

目前,姚家港化工园总投资76.5亿元的16个循环化改造项目相继落地,8个第三方治理项目运营或投建。园区成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园区,园区产业关联度提升至78%,资源综合利用率、三废排放、单位GDP能耗实现“一升两降”。

一江碧水向东流

万亿产业瞄准新赛道

宜昌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已探明储量占全国的15%、全省的50%以上。

依托资源优势,宜昌围绕打造中国精细磷化中心战略定位,努力推动化工产业“老树发新枝、老树变新种”,同时带动新材料、新能源、医药产业链巩固延伸拓展,全力打造绿色化工千亿产业集群。

去年10月12日,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牵手宜昌,总投资320亿元的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在宜昌高新区落户。宜昌磷化工产业优势与宁德时代新能源技术优势结合,实现了进军新能源新材料赛道的目标,让宜昌化工产业链得以向高端延伸。

今年 1月16日,上市公司中国化学公告,拟约38亿元投资“中化学宜昌新材料创新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项目内容主要包括高端磷基材料、新型氟材料、高端生物基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新材料创新基地及园区基础设施等。

从宁德时代、山东海科、广州天赐到中国化学,一批批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巨头纷纷重仓宜昌,看重的正是宜昌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做大做强绿色化工当家产业,宜昌围绕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补链强链,构建动力电池全产业链,谋划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催生新的增长点,建设世界一流电子化学品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

但对于磷化产业来说,无论如何转型、怎样升级,都面临着一个绕不开的“世界性难题”——磷石膏治理。去年12月21日,备受瞩目的湖北三峡实验室在宜昌揭牌。100多名研发人员充满了干劲努力破解这道难题,为宜昌磷化工产业的发展扫除障碍。

湖北三峡实验室主任池汝安介绍,实验室聚焦磷石膏综合利用、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磷基高端化学品、硅系基础化学品和化工高效装备与智能控制五大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湖北万亿现代化工及能源产业。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