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红色故事】“万曰潘大屠杀”(英烈篇4)

共产党员、巴兴归县委地下交通员刘光藩、白云鹏、王祖善,暴动失败后转移到宜昌,住在北正街兴山同乡朱洪泰家里。不久他们与宜昌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并接受宜昌党组织的领导,以说评书、卖膏药、拉黄包车、做木活为掩护,继续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4月,宜昌地下党,遵照中共鄂西特委指示,准备在“五·一”劳动节举行大暴动。以黄包车夫为主,配合码头工人,船业划帮工人,到国民党驻宜昌城防部队独立十四旅旅部请愿,要求宜昌车业公司减少黄包车租金。同时袭击卫兵排,夺取武器,攻打专员公署,打开监狱释放革命者,然后攻打国民党铁路坝、土城驻军。暴动正在积极筹划中,被叛徒徐保元告密,刘光藩、白云鹏、王祖善等14人被捕,“五·一”大暴动计划遭到破坏。敌人用尽了酷刑,刘光藩、白云鹏、王祖善都守口如瓶,严守党的机密。敌人什么也没有得到,便在铁路坝杀害了刘光藩、白云鹏、王祖善等14名革命同志。牺牲时刘光藩20岁,白云鹏19岁,王祖善22岁,三人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临刑前,刘光藩、白云鹏、王祖善面对来探望他们的家人说:你们不要相信反动派,他们是不会放过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一场,我们不能尽孝,你们狠狠心,只当少生了一个。敌人用铁丝扎着他们14人的手腕,连成一串,押向刑场,一起杀害。

刘光藩,号季屏,1910年出生在兴山琚坪一户富裕家庭,自幼读书,16岁时离家到兴山县城意诚药店学徒。在其二哥共产党员刘子泉的教育影响下参加革命。白云鹏,1911年10月出生在兴山县城一户富裕家庭,其父白凤池,清朝“拔贡”,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开明绅士。白云鹏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三,自幼读书,品德端正。在胞兄共产党员白海潜的教育影响下,接受进步思想参加革命。王祖善,1908年出生在兴山县城一户贫民家庭,少时读过几年书,因家庭贫寒而失学。在共产党员徐大孝的教育影响下,投身革命。1927年夏,刘光藩、白云鹏、王祖善同时加入共青团,同年秋,他们三人经刘子泉、徐大孝介绍,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共青团兴山县委会成立,刘光藩任宣传委员,白云鹏任组织委员。1928年11月,共青团巴兴归县委会成立,刘光藩任宣传委员,白云鹏任组织委员。这期间,他们除了共青团的工作外,主要工作是地下交通员。他们利用到宜昌为意诚药店买药进货的机会,与宜昌地下党联系,在货物中夹带油印机书刊文件等回兴山。刘光藩、王祖善还过关冲卡,从洪湖运回鄂西特委拨给巴兴归县委的枪支。

中共巴兴归县委军事委员白海潜,在万曰藩大屠杀中,躲藏在夹墙中逃脱,后转移到香溪镇与中共巴兴归县委工运委员张庆炎一起到宜昌,由宜昌地下党组织介绍到上海。1930年夏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9月恢复党组织关系。白海潜1935年在上海自首后回兴山做生意,1940年病死。白海潜出生兴山县城富裕家庭,自幼读书,在宜昌读书时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于1926年11月入武昌国民党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回兴山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国民党兴山县党部组织部长,中共兴山特支组织委员,中共兴山县委委员,分管组织工作,中共巴兴归县委军事委员,兴山县人民自卫局副局长等职,在发动工农革命运动、改造争取“神兵”、建立革命武装、发展党组织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张庆炎先是在中共上海闸北区委工作,1930年12月由中央特科派到巡捕房以巡捕身份掩护革命同志,1933年调到中央军委做情报工作,1934年9月被中央军委派到国民党部队从事兵运工作。1940年被叛徒出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41年回秭归,1949年8月秭归解放时又参加革命。张庆炎系秭归人,1928年8月由刘子和、白海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事工人运动,发动组织煤炭工人、划业工人、搬运工人起来进行革命斗争,在秭归香溪组织有二、三百人的“弟兄团”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并派革命同志打入秭归保卫团,准备里应外合搞暴动。1929年4月张庆炎按照中共巴兴归县委的要求,在秭归香溪镇以“利安客栈”为掩护,设立了地下交通站,接待来往的革命同志,保持县委与鄂西特委的联系。1928年11月任中共巴兴归县委工运委员。

中共巴兴归县委宣传委员潘兆麟,暴动失败后带领兴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不久,转战到巴东甘家坪与黄大鹏带领的巴东革命武装汇合,成立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中共巴兴归县委委员刘子泉,在万曰藩大屠杀时,正在国民党部队做兵变工作,兵变不成,遂于1930年元月回到巴东甘家坪,参与领导和指挥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的工作。

(来源:兴山档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