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双碳”先行区 兴山应邀在长城工程科技会议上发言

  6月17日至18日,由科技部联合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共同发起主办的长城工程科技会议2021年第一次主题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问题与工程路径”为主题,聚焦生态碳汇与碳移除技术潜力、高比例非化石能源电力系统重塑、零碳非电能源技术体系构建、工业流程重塑与建筑交通减碳、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碳中和技术集成与区域示范六个关键领域的工程科技问题,研判剖析,提出对策建议。

图片


  中共兴山县委书记汪小波应邀在大会上交流发言,介绍兴山县践行新发展理念,争创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工作情况。

  长城工程科技会议旨在打造坚持国家利益、倡导学术平等、体现工程科技特点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政府在工程科技领域的重大决策部署提供高质量和权威性的战略咨询和决策参考。



践行新发展理念
争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
中共兴山县委书记   汪小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长城会议给兴山县一个宝贵机会,向大家汇报昭君故里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践行新发展理念,争创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工作情况。真诚希望通过今天的汇报,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兴山、走进兴山、支持兴山。
  兴山是民族团结和平使者王昭君的故乡,位于壮美的长江三峡北侧,是进出神农架国家公园的门户和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一江两山”黄金旅游线的重要节点。贯穿兴山全境的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先后孕育了神农炎帝、诗人屈原、美人昭君三个历史文化名人。近年来,我们抢抓京渝高铁和沿江高铁两条“350”高铁交汇设站兴山县城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绿色发展为统领,谋划实施了把兴山打造为“昭君文化旅游目的地、大三峡大神农架生态旅游集散地”,建设为“湖北省飞地经济发展示范县和山区生态经济强县”的“两地两县”发展战略。兴山作为鄂西山区县和三峡库区县,刚刚脱贫摘帽并全面转入乡村振兴新征程,全县上下正在深入学思践悟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要求和精神,努力把兴山争创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在这方面,兴山有三个独特优势。

  一是有碳汇能力强的生态优势。兴山森林覆盖率超过80%,森林蓄积量达1200万立方米,近三年来新增生态植绿3万亩。建成了3个国省级水利风景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全国绿色矿山发展示范区、全国首个国际小水电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等国字品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兴山争创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有资源富集的清洁能源。兴山境内大小河流溪流156条,垂直高差2300多米,水能蕴藏量达31.8万千瓦,已建成小水电装机23.4万千瓦,年均水电发电量达8亿度。已建成两座装机42MW的光伏扶贫电站,正在新建一座装机50MW的光伏发电站,届时全县光伏总装机可达100MW,年光伏发电量将过亿度。正在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装机7.5MW的生物质处理发电,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3000万度。此外,兴山风电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大于3m/s的天数在200天以上,我们正在谋划16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同时,中国企业500强兴山县属国企兴发集团通过建设小水电站发电和化工生产一体化运作,实现兴山县内化工生产用电70%自给,兴发集团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0%。总的来看,兴山具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和较为完备的电力发、配、售综合优势和消纳体系。

  三是有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布局。兴山山大人稀、山高谷深,海拔垂直高差大,森林资源丰富,但可建设用地少、环境容量有限、要素配置难度大。我们一方面要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要践行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神农架国家公园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责任。为此,我们主动探索县域经济区域协作发展路径,既立足兴山发展兴山,坚定不移在县域内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在低海拔的山下香溪河谷发展旅游观光来集聚人气、打响品牌、集散游客,在县域内1000米以上高海拔的山上区域发展康养度假来吸引更多的游客、驻留更多的时间、形成更多的消费,实现县域经济小水电、磷化工等传统动能转型升级和文旅消费新动能转换培育;我们又跳出兴山发展兴山,坚定不移发展“飞地经济”,通过在县域外和兄弟县市合作,建立工业园区招引项目落户,发展县域外飞地工业项目,并分享工业园区部分税收回县内,为县内生态保护提供“休养生息”的空间和财力保障,形成山上山下融合共进、县内县外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布局。通过近几年实践探索,实现了县域内传统农业、传统磷化工粗放发展转型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升级以及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有效配置资源,努力在绿色低碳、生态保护和县域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条共赢之路。2015至2020年,三产结构从17:51:32优化到12:41:47,第三产业上升15个百分点,单位GDP能源消费强度、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17%、21%。

  下一步,兴山县将以绿色创新发展为统领,加快构建县域零碳绿色生态经济体系,争创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计划是:

  一、抓动能转换,构建绿色生态经济体系。一方面守护好绿水青山,厚植生态优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绿色矿山、绿色小水电、绿色码头、绿色园区、绿色村庄和全域复绿“六绿”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另一方面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打好“昭君牌”“生态牌”“康养牌”,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到2025年,力争第三产业占比达到60%以上。

  二、抓飞地经济,推动区域合作协同发展。会同兄弟县市,高标准规划建设县域外的2万亩飞地经济园区平台,推进产业结构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转型,推动形成园区上下游企业循环对接、互补发展的硅基、碳基、氟基等新材料产业链,每一个产品的副产物成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材料,实现园区物料平衡,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三、抓小县大城,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兴山虽然县域面积广,但人口规模小。我们深刻把握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把兴山县古夫镇、昭君镇、南阳镇作为“大县城”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科学布局“大县城”电网配套、天然气设施、油气站点以及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宜旅宜业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

  四、抓清洁能源开发,持续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并举,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生产、供给与消费体系。到2025年,力争兴山县域内清洁能源年发电量超过15亿度,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50%,单位GDP能耗强度、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30%以上,在满足全县人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基础上,力争有2—5亿度清洁能源用于市场交易,在全国率先整县达到“碳中和”,实现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创建目标。





碳汇能力强的生态优势



仙侣山


图片

森林覆盖率超过80%,森林蓄积量达1200万立方米,近三年来新增生态植绿3万亩。


南阳“一线天”


图片

建成3个国省级水利风景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全国绿色矿山发展示范区、全国首个国际小水电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兴山争创

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

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源富集的清洁能源



古洞口水库


图片

境内大小河流溪流156条,水能蕴藏量达31.8万千瓦,已建成小水电装机23.4万千瓦,年均水电发电量达8亿度。


光伏发电站


图片

建成两座装机42MW的光伏扶贫电站,正新建装机50MW的光伏发电站,届时全县光伏总装机可达100MW,年发电量将过亿度。


兴发集团总部


图片

中国企业500强兴山县属国企兴发集团,实现兴山县内化工生产用电70%自给,兴发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0%。


总的来看

兴山具有丰富的清洁能源

和较为完备的电力发、配、售

综合优势和消纳体系



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布局



立足兴山发展兴山

坚定不移在县内发展

生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低海拔的山下香溪河谷发展旅游观光来集聚人气、打响品牌、集散游客,在县域内1000米以上高海拔的山上区域发展康养度假来吸引更多的游客、驻留更多的时间、形成更多的消费,实现县域经济小水电、磷化工等传统动能转型升级和文旅消费新动能转换培育。


跳出兴山发展兴山

坚定不移在县域外发展“飞地经济


▲猇亭园区

▲宜都园区

  通过在县域外和兄弟县市合作,建立工业园区招引项目落户,发展县域外飞地工业项目,并分享工业园区部分税收回县内,为县内生态保护提供“休养生息”的空间和财力保障,形成山上山下融合共进、县内县外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布局。


三产结构从2015年的17:51:32

优化到2020年的12:41:47

第三产业上升15个百分点

图片


下一步,
兴山县将以绿色创新发展为统领,
加快构建县域零碳绿色生态经济体系,
争创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

抓动能转换

构建绿色生态经济体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方面守护好绿水青山

厚植生态优势

另一方面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抓飞地经济

推动区域合作协同发展


图片


图片


会同兄弟县市

高标准规划建设

县域外2万亩飞地经济园区平台


抓小县大城

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实施“小县大城”战略

把兴山县古夫镇、昭君镇、南阳镇

作为“大县城”统一规划建设管理

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宜旅宜业的

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


抓清洁能源开发

持续优化能源产业结构


图片
图片
图片


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

到2025年

力争清洁能源开发超过15亿度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50%

单位GDP能耗强度、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分别比2020年下降30%以上

在全国率先整县达到“碳中和”

实现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创建目标


通讯员|正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