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 | 新使命,湖北跃立开放潮头

中国经济的腾飞之路,是改革开放之路。

地处内陆的湖北不沿边、不靠海,靠什么拥抱开放大潮?

5年来,贯彻党中央开放战略,我省积极抢抓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千载难逢的新机遇,迈向开放新高地。

 

自贸区,承载国家改革任务

5月3日,湖北继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拿到营业执照。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挂牌刚过一个月,这已是当地诞生的第136家企业。

平均每天成立4.5家公司,自贸区就像一块待开放的“金矿”,吸引各路资本涌入。

快捷的政府审批、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市场准入……上海自贸区释放的红利正在湖北复制,前景令人期待。

4月1日,湖北自贸区正式挂牌。作为全国13个自贸区之一,湖北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

一个多月来,改革举措频出。

省商务厅发布首批20条措施,向自贸区三大片区下放省级商务经济管理权限;武汉片区发布“开放十条”新政,设立10亿元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推动片区内要素、产业和环境的国际化;宜昌片区率先实施“七证合一”证照,在全省试点电子登记平台;襄阳片区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试行“容缺审批”,进一步简政放权。

正如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张威所言,设立自贸区,是我国在新历史条件下选择的“内特区”发展模式,是先行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新标准的压力测试区。湖北自贸区要敢于突破瓶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索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与世界共赢的发展之路。

目前,湖北自贸区已确认19类改革事项(共计170小项),3年后向国家交硬账。

 

招商引资,搭建开放大平台

城市的竞争核心是资本、人才的竞争。

武汉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在全球聘请10多名招商大使,陈东升、雷军等6人成为“招才顾问”。今年一季度,武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2个,占去年项目总量的70%,创历史同期新高。

武汉现象不是个案。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招商引资热潮在各地掀起。

荆门没有汽车产业基础,得知长丰猎豹要投资建厂,该市招商干部多次上门拜访,最终将一个投资50亿元、年产15万辆整车项目吸引到荆门,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追随而来。

鄂港澳粤、鄂沪(长三角)、中博会、华创会、楚商大会、台湾周……一个个重大活动搭台唱戏,吸引全球目光聚焦湖北,为湖北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去年,湖北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近9000亿元。

“引进来”还不够。今年3月,省政府出台招商引资“16条”,鼓励各地推进重资产招商,明确对落地项目、招商中介和个人给予不同层次奖励,激发招商热情。

几天后,我省又出台吸引外资“21条”,鼓励外资参与PPP项目,进一步降低投资门槛,对新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可以给予200万元奖励,对新设立的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可以给予1000万元奖励。政策出台仅一个月,100多家外资企业前来湖北咨询、对接。

今年一季度,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6.33亿美元,同比增长1.4%。新增世界500强3家,累计达到257家,位居中部第一。

 

大通道,形成开放新格局

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离不开大通道、大通关的建设。

今年2月23日,正在湖北访问的法国总理卡泽纳夫抵达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亲自迎接一趟装有法国美食的中欧(武汉)班列。2016年,中欧(武汉)班列开行122趟,实载率96%,两项数据在全国中欧班列中分列第三、第一。该班列已成为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沿线地区货物出口欧洲的重要通道,并将法国、德国、俄罗斯等10多个欧洲国家的100多种产品运回国内,使武汉成为全球货物转运中心。

看航空,天河机场开通41条国际和地区直达航线,直飞亚、欧、北美、大洋四大洲,武汉成为华中地区国际航线最多的城市;看港口,武汉新港至上海洋山港的江海直达航线、泸汉台集装箱快班、东盟四国集装箱试验航线,稳定运行。

大平台建设,湖北捷报频传。去年以来,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获批,宜昌保税物流中心、襄阳保税物流中心先后封闭运营。至此,湖北已拥有2个综保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

今年,湖北还将加快推进仙桃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加快建设阳逻港进口肉类和天河机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

4月24日,武汉电子口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继湖北电子口岸(省级)之后,市州第一个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平台,企业只需一次申报,通关时间和成本均可节省一半以上,外贸企业通关将更加便捷。

 

唱响“一带一路”湖北声音

鄂企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融入全球化。

人福医药耗资5.5亿美元收购美国医药公司,在世界最高端的医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安琪酵母落子埃及、俄罗斯;美利信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新产品打破国际垄断……

去年,我省新增境外投资项目116个,实际投资额约1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投资欧美的项目约70个,涵盖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养老服务等新兴产业。

鄂企海外投资,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品牌、技术、市场和服务,更弥补了一些投资国的工业短板,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共赢。

截至去年底,葛洲坝集团海外工程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承接总额达343亿元的阿根廷基塞水电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接的最大水电工程。作为鄂企代表,葛洲坝成为中国企业深耕“一带一路”的一杆旗。

在“一带一路”沿线,活跃着湖北电建、中国一冶、中国十五冶、中铁大桥局、阳光凯迪等一大批鄂企身影,他们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我省企业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700多家,对外投资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格林美中非循环经济产业园等5个境外经贸园启动建设。

去年,我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1.1亿美元,60%以上在“一带一路”沿线。今年一季度,我省以对外承包工程货物方式出口达15.8亿元,增长1.7倍。

(责任编辑王德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