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先进拓思路 实践赋能淬尖兵
后备干部异地跟岗学习谈收获
兴山县坚持把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培育储备,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持续深化蹲苗育才。2025年4月,选派部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前往先进村跟岗锻炼,学习乡村治理的“金点子”、产业发展的“好路子”、服务群众的“好法子”,转化为推动村级发展的强大动力,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态势,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王波
兴山县昭君镇昭君村党支部委员、村委委员
4月中旬,我作为全市2025年度首批异地跟岗干部,来到秭归县水田坝乡上坝村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跟班学习。
▲王波(右1)在上坝村茶园
在上坝村跟岗期间,根据分工安排,我深入参与到山林纠纷调解、脐橙产业链运营及群众积分管理等具体工作中,学到了党建引领的力量、产业融合的实招、群众工作的方法,大开眼界。上坝村通过“五长共治”(党小组长、村民组长、院落长、产业长、乡贤长)联动化解矛盾,把治理力量传导到最前线,比如山林纠纷调解时,矛盾在田埂边就能“熄火”;依托电商直播、果枝工艺品开发等形成“种植+加工+文旅”融合模式;采用“土话讲政策、开门听民意”方式提升服务渗透力,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我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必须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把所有的力量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让党的组织触角向下扎根,从而改变人不够、事难管的局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挖掘资源多重价值,上坝村将果枝变工艺品、果园转民宿的实践,印证了产业融合的倍增效应;群众工作要注重情感联结,用“早一步”服务建立信任机制,才能实现从“站着看”到“抢着干”的转变。乡村振兴既要完善组织动员体系,更要创新价值转化路径与服务供给模式。
结合昭君村实际,还可以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进一步深化水磨工作法,优化“党员包片+乡贤说事”治理网络,用好用活积分制管理,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奖励”实现正向激励;二是深挖昭君文化IP,打造体验经济,将单纯的观光点升级打造为汉文化体验基地,同步延伸柑橘产业开发果酒、果脯等深加工产品;三是矛盾调解做在前,树立“治病于未病,防患于未然”思路,提高对征地、搬迁等事项的敏感度,提前介入打好感情牌,化解潜在矛盾。
陈雪梅
兴山县高桥乡龙潭村党支部委员、村委委员
4月中旬,我作为全市2025年度首批异地跟岗干部,来到宜都市枝城镇洋津畈村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跟班学习。
▲陈雪梅学习辣椒种植技术
深知“走出去学方知差距,沉下来做定能致远”,我满怀期待来到村里,参与村集体经济运营、乡村治理机制建设及群众动员等重点工作。通过列席村“两委”联席会议、协助开展环保积分兑换、记录家庭文明诚信档案数据等具体事务,洋津畈村“两委”班子毫无保留地分享、传授,让我在鲜活的实践中汲取养分,满载收获与动力。通过打造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招商引资农业企业的“双轮驱动”模式,走出一条多元主体联动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办合作社集中流转撂荒耕地,组织本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规模化种植,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同步引入农业龙头企业构建“合作社保底经营+企业市场化运作”双轨机制,通过订单农业、技术赋能和品牌共建延伸产业链。建立环保积分银行与文明诚信档案,将环境整治、文明行为量化考核,配套物质奖励与评优挂钩,有效激活群众自治内生动力;村干部“走田埂、坐门槛”的工作作风,证明基层治理既要制度创新更要情感投入。进一步认识到乡村振兴既要构建产业协同体系,更要创新群众参与机制与服务供给方式。
回到家乡,我将做好学习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聚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借鉴“合作社+经营主体”具体协作路径,借助兴村公司平台,整合现有茶园连片发展,招引茶油加工企业,形成产供销一体化链条,开发农事体验项目提升附加值;推广环保积分银行、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制度,配套开展“最美庭院”评比强化示范效应,建好美丽家园。
鲍尚杰
兴山县古夫镇咸水村党支部副书记
4月中旬,我作为全市2025年度首批异地跟岗干部,来到兄弟乡镇南阳镇营盘村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跟班学习。
▲鲍尚杰复盘一天的工作
在报到之前,我十分担忧自己是否能够快速融入新的集体、适应新的岗位。然而初到村里,我就真切感受到村“两委”班子的热情,耐心为我介绍村情民情,我很快便融入了集体,协助开展乡村建设征地协调、特色农产品销售攻坚及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工作。在和美乡村建设的征地协调工作中,营盘村“两委”为我上了生动一课,群众工作既要换位思考,又要坚守立场,要与群众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的机制。“电商直播+资源整合”销售模式,通过引入网红主播、对接商超渠道、驻村资源牵线形成产销闭环,让伦晚、夏椪溢价率达20%以上;魏书记“当日事当日毕”的作风,在房屋维修、产业规划中践行“现场办公、现场落实”原则,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而“分工不分家”的团队协作,在征地矛盾调解中形成支书抓统筹、委员包片、党员联户的联动体系,印证了组织效能对治理能力的支撑作用。
通过学中干、干中学,对于回去后做什么、怎么做,我思考良多:一是构建征地协调“三同步”机制,在推进光伏电站项目时,同步开展入户宣讲、同步对接补偿标准、同步落实安置方案,参照“政策解读+权益保障”模式化解矛盾;二是建立农产品“双线”销售体系,针对中药材、高山蔬菜产业,一方面与县农投公司合作搭建产地仓,另一方面引入抖音直播团队打造“云上咸水”品牌;三是学习高效工作作风,对村民反映的饮水管道老化、产业路塌方等问题,建立“3小时响应、24小时办结”流程,提升公信力;四是完善“两委AB岗”协作模式,在劳务队管理、光伏运维等重点工作中,明确支书与主任互为补位,委员与党员结对包联,通过责任捆绑确保工作不断档。
唐田
兴山县南阳镇营盘村党支部委员
4月中旬,我作为全市2025年度首批异地跟岗干部,来到兄弟乡镇古夫镇龙池村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跟班学习。
▲唐田(右3)正在入户走访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跨村跟岗为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查缺补漏、提升自我的机会,我十分珍惜,完成村内工作交接后,就迅速投入到龙池农旅融合项目运营等重点工作中。我认识到龙池村之所以能够走在前列,正是源于在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上有独到的思路见解。村级发展战略定位精准,围绕村内油菜花海、杜鹃花等丰富“花”资源,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集中开展庭院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公共设施提档升级等工作,持续扮靓乡村“颜值”,先后成功举办了杜鹃花节、油菜花节等农事节庆活动,拉动旅游消费,带动村民就地就业,“花”文章越做越大。基层治理中,坚持家门口治理的思路,引导党员中心户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构建了精细化的网格管理体系,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及时解决群众诉求,营造了和谐稳定的乡村氛围。
龙池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展现出可复制的发展智慧,受其启发,我们营盘村将深化联村共建机制,依托“联村党委”统筹协调,联合兴村公司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整合联村土地、人力、技术等要素,系统承接道路养护、柑橘管护、无人机飞防等社会化服务,提升规模化服务效能;建立乡贤人才动态台账,通过项目推介会等载体吸引乡贤反哺家乡;打造“营盘柑橘”品牌,构建“产地直采+电商赋能+渠道联销”供应链体系,带动果农增收。通过资源整合推动传统农业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转变,真正实现从分散经营向集群发展的跨越升级。
来源 | 兴山组工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张雅莉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