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志愿“红” “夕阳”无限好——记兴山县水月寺镇南对河村“夕阳红”养老志愿服务队

在水月寺镇南对河村,常年活跃着一支老年人队伍,他们由16位退休干部、医生、教师组成,他们不分天晴下雨,只要村里的老年人有需要就会及时出现,他们就是南对河村“夕阳红”养老志愿服务队。

2009年10月18日,原南对河村党支部书记简锦同志召开全村退休干部、教师、医生座谈会,请大家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在大伙提着建议,畅谈着发展前景中,老同志们想到村里这么关心退休的同志,应该怎么样为村集体、为老百姓做点实在事。镇铁合金厂退休老党员万能文建议把村里的退休老同志组织起来,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服务。大家一听都举手赞成,纷纷报名参加,于是,一支由16人组成的夕阳红志愿服务队成立了。他们当中有退休干部4人、退休教师5人、退休医生2人;成立时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56岁,平均年龄65岁。2024年6月,南对河村老年协会成立,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员纷纷报名参加村里的分片互助养老服务活动,以互助员的身份肩负起了对全村286名老年人的生活、生产、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照护。

争当助老理发员。过去老人们理发要到10公里以外的集镇,既费时费力又费钱。服务队中有人过去从事过理发,见老人理个发都这么费事,就买来理发剪、电吹风等工具为老弱病残幼、留守家庭、低保困难老人等义务理发。简丰铜是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不识字,与患有尿毒症的低保户女儿相依为命,一年到头难得去一次集镇,家庭环境差,生活极度拮据。服务队每个季度安排人员上门为其理发,打扫环境卫生,解决其切实需求。老党员周祖松88岁,双目失明,行走不便,每次志愿服务队去理发时都得抬进抬出。自互助养老工作开展以来,他们坚持每个月到7个片区转一圈,平均每次理发的有80多人。15年来,志愿服务队为全村老百姓义务理发5000多人次。细心的村民算了一笔账,到集镇理发最低10元,来回车费8元,志愿服务队光为老百姓节约费用就是近10万元。

争当健康守护人。为了守护村里老人健康,退休医生郝大重操旧业,联合村卫生室医生承担了为全村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工作,为村民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15年来义务为村民检查身体、健康咨询3000多人次。仅近几年,就查出高血压73人、结核3人、胃病65人、骨质增生34人、各种结石27人、支气管炎8人。今年79岁的老人谢焕瑛,常年患有严重的胃溃疡病,郝大训经常到她家嘘寒问暖,请老中医为她治疗与调养,并自掏腰包抓药送到她家。

争当政策宣传员。自退休党员王世蓉接过老队长手中的接力棒以来,她就号召志愿服务队在养老服务片区办起了宣传栏(黑板报),共办黑板报120多期次,刊发稿件千余篇,黑板报内容涵盖党的方针政策、法律常识、老年人防诈宣传以及身边的好人好事等,小小宣传栏,让村里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及身边的大小事。今年,村民又推选王世蓉担任老年协会副会长,她带领志愿服务队组织村里老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将身边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好人好事编成歌谣在村里传唱,教育引导村民弘扬孝老爱亲新风尚,共组织演出12场次,观众达1000多人次。同时还组织老队员以老带新,传承“接力互助”,培养并选拔较为年轻的队员充实到队伍当中,激活为老服务组织内生动力。

15年来,尽管志愿服务队员们都有退休金,也都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但他们拒绝子女的邀请进城团聚养老,毅然在山沟沟里爬坡上岭,尽心尽力服务着村里的老人不停歇,为村民传递着人间温情,书写了无私奉献夕阳红的新篇章。 

来源丨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丨田云红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张雅莉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