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水月寺镇:“小”文化促进流域“大”振兴

流域综合治理连着千家万户。今年以来,孔子河流域综合治理坚持以乡风文明添彩,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打造“乡风文明、精神富足”的美好幸福家园。

01转观念,唱响乡风文明协奏曲

为进一步树立文明新乡风,孔子河流域综合治理把乡风文明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落实、落细、落小上持续发力,让文明浸润乡土,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孔子河流域持续焕新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阵地,通过优化功能定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不断引导群众参与自治,转变群众观念,积极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5场,有效培育爱国爱家、尊老爱幼、团结向上、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新风尚。


在孔子河,“小积分”同样激发着村庄“大治理”的活力,通过鼓励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赚取文明积分,再用文明积分兑换物品的方式,正向激励村民移风易俗、弘扬新风。

文明积分既可以用来兑换,也作为村民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随着“积分账户”越来越厚,村里的环境焕然一新,秩序规范有序,村民的文明素养也越来越高。

“运用积分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多了,家家户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茅草坪村党支部书记郑方艳说道。

02破陋习,打好移风易俗组合拳

“原先,无论谁家有点事,都大摆宴席,可谓劳民伤财,通过整治现在“无事酒”没了,人情也少了。”梅坪村村民余道洋开心地说道。

“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打牌赌博、封建迷信”这一系列陈规陋习,都曾是农村百姓的难言之隐和心头之痛。为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孔子河流域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积极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并以屋场院子会的形式,召集倡导婚事新办、勤俭节约、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并将红白事简办流程上墙推广,切实减轻村民负担,营造“好事大家传、坏事大家管、歪风大家纠”的良好氛围。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明自觉性,让文明新风入人心、融入生活,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征集订立家规家训,倡议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自觉树立文明新风。今年以来,流域内累计召开“屋场院子会”50余场次,梳理群众意见和建议80多条,并与村民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这些措施让广大村民办理婚丧事宜有章可循,明确红白喜事宴请规模,彩礼及随礼标准,反对攀比奢靡、封建迷信等。

03兴文化,丰富乡村振兴新动能

10月30日,孔子河流域首届“文化兴村”农民运动会暨产业技能大比武活动,在水月寺镇安桥河村隆重举行,各式趣味运动项目陆续展开,各村农民代表队热情高涨,观众们的呐喊声、助威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烈。

孔子河流域紧扣群众文化需求,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用创新、创意的方式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推动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蓬勃发展,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围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等主题,以传统节日、纪念日为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开展2场次,受益群众1500多人次,公益电影完成放映70场次,圆满举办了“农民运动会”“农耕文化节”“云栖谷音乐嘉年华”等大型文化文艺活动。



来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张雅莉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