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昭君镇:“三资”管理出成效 集体增收绽新颜

农村集体“三资”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和经济基础。近年来,昭君镇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产业,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着力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产业赋能,搭建集体经济新“支点”

青华村李子园,一个占地百亩的“绿色海洋”,是青华村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打造的特色产业园。这片果园被精心划分为农户自营的50亩与村集体管理的50亩两大区域,2024年是果园自建立以来的第一年挂果。“今年我们村自己管理的50亩果园一共收了三四千斤李子,通过各方销售,目前已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了3万元左右,同时周边农户种植李子的基本上都增收了3000元左右。”青华村党支部书记刘庆祝介绍说。同时,为提高脆李的附加值,今年村“两委”还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对李子进行了有机认证,真正做到了无化学残留、无农药污染,从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到果实采摘、包装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遵循严格的有机生产标准。

仅通过一种产业明显增收有限,2024年村集体勇于创新,结合县委一号文件惠农政策,在李子园下实施了林下种植药材百布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促进了农业生态的多元化发展。百布,这种珍贵的中药材,在李子树下茁壮成长,其根系与李子树交织在一起,既稳固了土壤,又实现了病虫害的自然防控。

目前,林下种植的百布生长状况良好,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健康收益惠及村民。青华村通过产业赋能,发展村级主导产业,走“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之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发展。

借地生财,夯实集体经济新“基点”

6月初,昭君村光伏发电站现场,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排排光伏板上散发着“金色”的光辉,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正将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效能”,输送到千家万户。“感谢你们的帮衬,光伏电站终于建成了!”昭君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娥欣喜地说。昭君村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属三峡库区移民村,是民族和平使者王昭君的家乡,全村主导产业以旅游业为主,近几年由于疫情影响,旅游业不景气,村里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没有像样的产业,就不能造血,村民的致富梦自然不能实现。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2021年,镇党委政府决定帮村里建设光伏电站。经过多方沟通协商,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抢抓“村企共建”机遇,最终争取到兴山县属国有企业兴发集团的支持,弥补了项目资金缺口。2022年10月,占地84.5亩、设计装机容量约3500千瓦、计划投资2000万元的昭君村“龟山寨”光伏电站在村民们的欢庆声中开工建设。2023年1月,光伏电站投入运营,光伏电站的收入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公益事业等村级基层治理,同时村民以户为单位参与分红。截至2023年12月底,光伏发电为昭君村带来了121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昭君村也成为了兴山县的首个“百万村”。

2024年,村“两委”进一步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培育三角梅,充分利用土地的同时也为光伏发电站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如今,昭君村光伏发电站三角梅花团锦簇,通过销售三角梅,既增加了集体经济,也美化了环境。通过借地生财,进一步盘活村集体资源,是昭君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关键。

结对抱团,打造集体经济新“引擎”

昭君镇11个村(社区)因各自的资源、资产不同,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参差不齐,所以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打破村域限制,坚持强弱抱团发展的理念。由11个村(社区)共同出资组建的兴山县君朝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兴村公司成立后以“组织联建强基础、能人联手强队伍、产业联兴强效益”为抓手,充分整合各村资源资产,先后参与建设了昭君镇集镇停车场、青华村美丽乡村等项目,同时与金乐村联合组建柑橘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围绕盘活资产、乡村运营、劳务派遣等内容开展市场化经营活动,截至目前兴村公司营业额已达580万元左右,集体经济贡献额超100万元。变“输血”为“造血”,变“资源”为“资本”,变“村民”为“股东”,助推产业联兴,形成强村弱村同频共振、发展互促、共同富裕的生动局面。

通讯员 | 刘建江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张雅莉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