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故里:奏响文明实践强音

近年来,兴山县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工作要求,聚焦群众需求,着力在文明实践中求创新抓特色,在服务上办实事求实效,建立起一批文明实践品牌,不断掀起文明实践热潮。

理论宣讲润万家

创新开展宣传宣讲活动,将理论宣讲既搬上“云端”又种在“土里”。

一是坚守百姓身边主阵地。把“话筒”交给身边模范,把“讲台”摆到群众跟前,用身边人讲好身边事、身边事转化身边人。指导专业力量用好兴山本土文化资源,巧妙融入党的新思想新理论,编排三句半、薅草锣鼓、音舞快板等文艺宣讲作品120余件,进基层巡回讲演。“兴青年”“能工会讲”“榛能量”“昭阳”“红色青年”“兴企有声”等宣讲团队活跃在小区广场、田间地头、屋场院子、车间班组等基层一线。

二是激活理论宣讲新引擎。文明实践中心依托“理响兴声”直播间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反电诈等辅导课堂;开设“文明兴山”视频号、抖音号,创编发布“文明小剧场”“移风易俗我来说”等短视频,广受好评。各文明实践所巧妙搭载本土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百姓名嘴等资源,创新开设“拾点南阳”“红色论坛”“好人之声”等理论宣讲广播、直播间,让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理论传播的落地与出圈。

志愿服务聚民心

打造“兴愿帮·志愿红”志愿服务工作品牌,统领全县志愿服务工作,推动“1+8+N”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引领志愿服务向深度广度拓展,助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一是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用好“五老”“童心同行”“文明小使者”“社会文艺团队”等群众志愿者,结合“万名干部入万户大宣讲”“敲门行动”“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载体,深入基层一线,挨家挨户收集群众微心愿,有针对性开展“一对一”贴心服务。近年来累计开展万人洁城、文明劝导、助困帮弱、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已达10000余场次。

二是在“兴愿帮·志愿红”志愿服务品牌的引领下,涌现“提灯同行送教上门”“橙美金乐”“拾点南阳”“红色高桥”“居民学院”等一大批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优秀志愿者接连涌现,李陈毅、彭广洲、牛功成、周宗全、杨宗祥等志愿者社会影响突出、群众反响热烈,为和美兴山志愿之城建设贡献了应有之力。

典型选树领风尚

持续擦亮“德润香溪 善行兴山”好人品牌,全领域选树、全方位宣传、全覆盖礼遇各类先进典型,营造向上向善之风。

一是汇聚“好人库”。健全县乡村三级定期推荐机制,常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累计推荐3000多名先进典型。截至目前,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 人、中国好人7人(组)、省级好人典型16人(组)。

二是树立“风向标”。在昭君路基础上,新增大连路、古夫二桥2条好人街,用“扫二维码看事迹+人像灯箱”集中展示好人先进事迹;在文化中心建成“德润香溪 善行兴山”好人馆,利用广场、公交站台、村居及单位宣传栏等,让先进事迹驻足可观。南阳镇、榛子乡、峡口镇、高桥乡通过“村村响”大喇叭传递百姓身边的真善美。

三是礼遇“全保障”。在县春节晚会、焰火晚会,省十六运会开幕式及兴山站火炬传递等重要节庆活动邀请先进典型代表参加,凸显其崇高社会地位。制发道德典型“礼遇卡”,出台银行10万元内信用贷款及利率优惠、指定楼盘购房额外2万元优惠等8项激励政策。每年拨付专项资金10万余元,春节期间集中慰问全县150多名先进典型。

移风易俗育新风

一是制定《兴山县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问题专项整治 助力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引导全县96个村(社区)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全域推行积分制,人情风、打牌赌博、薄养厚葬整治效果明显。

二是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挖掘“和美”昭君文化内涵,打造“和美兴山·和美家”家风品牌,广泛开展家风故事我来讲、“立家规、传家训、育家风”主题活动,全县3000余名党员干部带头立家规,开展家风家训书画展,打造峡口岩岭、昭君陈家湾、榛子和平等家风示范院落18个。“重阳庆金婚 传承好家风”主题活动荣登央视新闻联播。


来源 | 兴山三农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张雅莉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