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2024年定点帮扶与区域协作工作联席会议召开



  4月7日,兴山县2024年定点帮扶与区域协作工作联席会议在武汉市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共商2024年度帮扶工作,助力兴山全面乡村振兴。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杨玉华出席会议,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主持会议。省地震局、民主党派第二帮扶团队、长江大学、省联投公司、省农行、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三峡电力职业学院、荆州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区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及各驻村第一书记就定点帮扶和区域协作工作先后进行交流发言。

  兴山县委书记曹宏伟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18万兴山人民,对各定点帮扶单位和区域协作单位多年来情系兴山、扎根兴山,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倾力倾情帮扶兴山发展,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并汇报了2023年兴山县乡村振兴、定点帮扶与区域协作工作情况。

  曹宏伟表示,今年兴山将围绕“五个功能定位”,锚定“六创六争”目标,以香溪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四化同步和城镇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泛神农架区域人口和产业集聚中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作出兴山贡献。恳请各定点帮扶单位和区域协作单位继续支持兴山县高质量发展,在支持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昭君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加大帮扶和支持力度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推动兴山加快融入武汉市教育片区联盟,和武汉优质的初中、高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教联体,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教师互派交流,帮助提升兴山教育水平;继续帮助兴山和国家部委牵线搭桥,推动昭君文化旅游节上升至国家层面举办,打造国际性文化盛会,持续提升昭君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关注度;继续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和消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多组织职工到兴山开展职工疗养、教育培训、研学旅行、康养度假等活动,多将现场会、推进会等省级会议定在兴山召开,继续采购和帮助销售农副产品,帮助拉动兴山消费,助力兴山加快“六创六争”建设,实现新一轮绿色高质量发展。

  刘丰雷指出,去年以来,各帮扶单位圆满完成了定点帮扶和区域协作工作,逐步实现了工作实、农民富、生态美、效果好的初步成效,为打造一区一业美丽乡村、和美兴山作出了卓越的努力和贡献。今年,定点帮扶和区域协作工作要提升站位,扛牢对口帮扶政治责任,准确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深刻学习领会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所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贯穿到对口帮扶工作中,推动“千万工程”经验在兴山落地开花。相关单位要做细做实帮扶工作,找准“兴山所需、自己所能”的结合点,聚焦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在共同缔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成年度帮扶任务上做深做实。

  杨玉华指出,过去一年,兴山在绿色创新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壮大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各单位帮扶成效精彩纷呈,各驻村工作队员们奉献精神感人至深,成绩来之不易,兴山全面乡村振兴未来可期。兴山县和各帮扶单位今年工作计划,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当前“三农”工作已经进入实施全面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既需要兴山接续奋斗、倍加努力,也需要各定点帮扶单位、西陵区以及社会帮扶组织继续发挥优势,倾力支持,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城乡面貌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提升、乡村事业发展等方面继续深化帮扶合作,推动守底线、上层次、促振兴。

  杨玉华要求,各帮扶单位和区域协作单位要提高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王蒙徽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准确把握“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和“用好定点帮扶和区域协作帮扶工作机制”的要求,把“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贯穿于帮扶工作之中。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兴山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将各帮扶单位的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更多地向兴山倾斜。要实现强县兴村富民多向共赢,各定点帮扶单位和区域协作单位要加强互动,推动结对帮扶关系向乡镇、村等基层单位延伸,促进协作工作向更多领域和更深层次发展,切实把定点帮扶和区域协作的工作真正做到兴山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把每一件事真正做成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要落实好“联县驻村”和“帮县带村”两项机制,以小切口实现大效应,以小支点撬动大发展。各驻村工作队要把帮扶工作做深做细,深度参与村级组织建设、村庄发展规划、矛盾纠纷化解、产业培育发展等工作。同时,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兴山县委、县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各单位确定能支持的事项,要积极对接,规范使用帮扶资金,高质高效推进帮扶任务落实到位。


记者 | 万来 侯永旋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