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实践】香溪河畔的“绿色崛起”

《三峡日报》2024年3月7日A8版

整版报道兴山生态文明建设
👇👇👇

图片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西北部,县境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54公里,位于长江西陵峡北侧,地处巫山山脉与荆山山脉之间。县域面积2317平方公里,现辖6镇2乡,96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6.6万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8%,有着“中国天然氧吧”的称号。

近年来,兴山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全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大文章,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崛起之路。


XingShan

图片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昭君文化


生态制度保长效 争当样板排头兵

近年来,面对“绿色大考”,兴山县委县政府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出发,科学谋划创建路径。

明确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考核问效。高起点编制《兴山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党政实绩考核。

2023年,兴山县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六争创、六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全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两山”转化样板,争当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排头兵。

图片

独具特色的生态健康农产品


生态安全大治理 增绿护蓝惠民生

2020-2022年连续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均获优秀等次;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保持在95%以上;香溪河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在80以上;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为“优”,位居全省前列……

一组组数据,说明成绩。

在创建过程中,兴山县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先后投资14亿元开展香溪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堰36座,修复岸线18公里,建成10公里市民骑行健走香溪绿道。严格落实长江禁渔令,分类处置小水电85家,成功创建3个国家和省级水利风景区,6家矿山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库。

图片

位于香溪上游的古洞口水库


空间优化新格局 划定红线护生态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修复同行。

为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兴山县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

据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兴山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强介绍,近年来该县初步构建了“一核两轴、两地四区”“一脉两廊、四片两屏障”的格局。截至目前,兴山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517.19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2.32%。对全县208.36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实行全覆盖式管理和管护。

图片

兴山县境内的“中国最美水上公路”


生态经济调结构 绿色支撑新增长

如何将“绿水青山”更有效的转化为“金山银山”?

兴山县立足区域特色和自然资源禀赋,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坚持跳出兴山发展兴山,坚定不移发展“飞地经济”,为县内生态大保护提供强有力支撑。截至目前,飞地工业园区扩展至2.2万亩,飞地经济税收连续数年为兴山提供税收过亿元。推进兴发集团转型升级,打造全国生态引领示范企业。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1项,高标准建设宜都兴发生态工业园区,加快推进猇亭、东山园区转型发展,为沿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长江经济带建设贡献兴山力量。

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农膜回收方面政策逐渐完善,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完成5家企业5个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有效使用“二品一标”标识16家17个产品,“二品一标”农产品种植面积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8.1%。

图片

南阳镇文武村柳林子生态基地


绿色生活美生态 诗画城乡泽万代

蓝天白云飘逸,碧水清波荡漾,乡村干净整洁……

如今,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街道社区还是山野村居,兴山县处处风景如画。

这是兴山县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实施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和农村安全饮水行动。2023年,兴山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3%;加快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8%,省级生态乡镇达100%,省级生态村达40.6%。

图片

“岩上茶居”让高山茶园成风景


昭君文化千年韵 兴山和美俱欢欣

生态兴则文明兴。一幅喜人的绿色发展画卷,正在兴山县全域铺陈开来……

深入挖掘“昭君文化”,传承非遗“兴山民歌”,生态文化丰富多彩。2020年“屈原昭君故里”非遗之旅成功申报湖北唯一一条入选全国非遗之旅线路,同年“昭君文化旅游节”正式获批成为省级节庆活动,“昭君和亲路”精品旅游线路得到文旅部高度关注。打造“和美兴山”品牌融媒体,广泛开展校园生态教育,开展“6·5”环境日活动、绿色出行宣传月等,公众生态文明建设意识逐年提高。

山上康养度假,山下旅游观光。兴山县在绿水青山之间构建“春赏花、夏漂流、秋采摘、冬滑雪”的四季游格局,“昭君故里、和美兴山”康养胜地的名片正在被擦亮。2023年兴山接待游客823.3万人次,实现旅游接待收入52.9亿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迈向新征程,兴山县正以“四化同步、振乡兴村、昭君文旅、六创六争、千亿兴发、高铁新城”二十四字强县工程基本思路为指引,全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绿色福利”变成百姓红利,努力将兴山县打造成开放开发、创新创业、天蓝水碧、人民安康的金色乐土。



典型案例

香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在治理过程中,统筹好城镇开发、粮食稳产与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修复关系,系统推进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四水同治”。遵循“上蓄、中防、下泄”的原则,以流域为单元,恢复和扩大洪水通道,妥善安排洪水出路,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建立标准适宜、风险可控、安全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严格源头管控,加强“三磷”污染防治,认真落实河库长制,加强河道岸线管控,巩固碧水保卫战成果。健全河流防洪减灾保障体系,优化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体系,构建河湖水生态健康保障体系,坚决守牢流域综合治理安全底线,积极探索特色化“四化”同步发展路径,努力打造全省“两山”转化样板。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该项目是宜昌市重点工程、重大民生工程,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项目位于兴山县峡口镇李家沟村,占地总面积约3.8万㎡。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300吨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厂外配套设施等,发电厂配套1×300t/d垃圾焚烧炉+1×27t/h中温中压余热锅炉+1×7.5MW汽轮发电机组,焚烧厂包括主厂房、地磅及计量间、污水处理系统、水工设施、管理区等辅助配套工程等。厂外配套工程包括垃圾运输道路、原水取水及输送系统等。

工程烟气净化采用“SNCR+PNCR脱硝+半干式反应塔+干法脱酸+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尘器”的组合工艺技术,飞灰经水泥+螯合剂的固化/稳定化处理工艺后固化处理。项目建成后,可有效解决兴山县域及周边垃圾处理场容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垃圾处理能力。


来源 | 三峡日报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