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兴山县因此而得名。
兴山县地处长江西陵峡与神农架林区之间,作为三峡库区最后一个移民县,兴山立足国家发展大局,探索三峡后续工作新路径,从民生根本和长远利益出发,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助力履行“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政治责任中交出亮丽答卷。
从“靠天吃饭”到“借景生财”
如翡翠色泽般的古夫河水静静地倒映着桥,倒映着两岸的青山,水天相融……建成在峡谷溪流之中的古昭公路,设有香溪河特大桥和古夫河特大桥,正因为两座特大桥架在河道中,故得名“水上公路”,又因两岸风景宜人,又被称为“最美水上公路”。

汽车行驶在兴山县水上公路上,香溪两岸景色秀美(通讯员 伍志尊 摄)
这条全长10.9公里的公路,串起沿途神农架、昭君故里、高岚风景区、长江三峡等7大影响区,极大地促进了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自开通以来,为两岸村落带来丰盈的旅游收益。
家住深渡河村3组的孙晓菊,亲历了“最美水上公路”通车后带来的乡村巨变,“公路通车后,十几分钟就到县城了,以前上街得先坐船到山对岸,一去一回得一天的时间。”
不仅如此,公路一侧的山坡上建有观景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驻足观景,孙晓菊和邻居们将自家种的柑橘、梨子、桃子等农产品卖给游客,搭上景区旅游致富的顺风车,从“靠天吃饭”到“借景生财”,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和旅游饭。

深渡河村基础设施改善后,企业前来投资酒店
三峡后续项目——深渡河村农村精准帮扶项目实施后,深渡河村的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并成功吸引企业前来投资酒店业——2023年9月刚刚开业的逅山山村酒店,吸引了不少客人入驻。
兴山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路沿线先后开办20多家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食宿,通过路旅深度融合,“水上公路”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致富路”,让当地移民群众体会到丰收的喜悦。
兴山县峡口镇普安村被誉为“湖北白茶第一村”。兴山县依托三峡后续项目——峡口镇普安优质茶园项目,改良茶树品种,并大幅提升白茶加工能力。

三峡后续项目——兴山县峡口镇普安优质茶园
产业发展、移民增收。“白茶产业好,靠4亩茶园,每年收入4万元多。”普安村五组的李民善今年70岁,家门口就业让他很满意。
公路通了,小车开到家门口
散步、打牌、锻炼身体……晴天的傍晚,在兴山县昭君镇小河社区,河心公园成了附近居民休闲的首选地。
“以前这里是一条烂河滩,气味也很难闻,平时在家门都不敢开。”64岁的朱正莲住在河心公园附近,现在每天都会带孙子到河心公园玩一圈。
人人避之不及的烂河滩,变成居民每天必来的“打卡点”,得益于昭君镇小河社区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的实施,依托4651.9万元的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补助资金,补齐了小河社区的基础设施短板。

兴山县昭君镇小河社区的烂河滩变身休闲公园
36岁的陈艳华嫁到小河社区12年,她快言快语地说起家门口的变化:“杂草丛生的河道变成了景观河,还新修了一条5米宽的公路,家里的小车能开到家门口了。”
依托三峡后续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移民和库区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
秀美的香溪河是流经兴山与秭归的最大河流,驻足于香溪河支流南阳河白沙河段,一河碧水与两岸青山相辉映。
“以前每到汛期,白沙河两岸河堤经常被冲刷,影响河势稳定,也影响道路交通。”兴发集团工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三峡后续项目资金,兴山县于2018年9月对白沙河段进行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6012万元,新建护坡3万平方米、混凝土挡墙4万平方米,并配套绿化亮化设施等。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经过岸线环境综合治理,白沙河段生态逐步恢复,库岸边坡安全稳固。

经过岸线环境综合治理,香溪河支流南阳河白沙河段生态逐步恢复
“有了这些抗滑桩保护,现在住着还是非常安心。”56岁的杜海英家住兴山县峡口镇峡口居委会四组。她家房屋正对面,是峡口镇彭家槽地质安全应急防治工程。
2017年9月中旬至10月初,峡口镇遭受连续强降雨,彭家槽滑坡体发生滑坡破坏,山坡上种植的柑橘园出现滑移,公路、水沟被冲毁、掩埋。“早上起床开门,山上的土都滑到路中间来了,我们当时慌得不行。”回忆几年前的山体滑坡,杜海英记忆犹新。
峡口镇政府项目办工作人员叶少兴介绍,灾情发生后,在三峡后续资金的帮扶下,对现场采取四级支挡+坡面平整+截排水措施,有效保障了峡口集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仍有专业监测机构对滑坡体安全进行定期监测。”叶少兴说。
来源 |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 艾红霞
通讯员 | 张诗康 吕新文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