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兴山县委一号文件发布

兴发〔2024〕1号

中共兴山县委  兴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

以强县工程为抓手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2024年2月20日)


为深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六争创、六中心”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确保粮食稳定安全供给

(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完成省、市下达兴山的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生产目标任务。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抓,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支持发展油茶、油葵等特色油料。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烟薯套种、烟菜复种等新模式。稳定生猪产能,推进生态养殖和设施畜牧业发展。培育特色土著鱼,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加强生产情况调度及市场动态监测预警,保障“菜篮子”稳定安全供给。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牢牢守住22.8万亩耕地、17.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加强撂荒地和流出耕地整治,完善遏制撂荒地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鼓励无人耕种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夯实粮食安全生产根基。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推进重点水源、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新建两河口、万佛山水库,续建琚坪水库,实施良斗河片区、香溪河片区、高岚河片区3个四级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实施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新建店子坪气象站,升级改造气象设施,健全农业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推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四)持续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完善网格化监测机制,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和动态管理。强化政策宣传,拓宽监测渠道,规范监测程序,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畅通自主申报渠道,强化部门预警信息共享,分类施策落实监测对象帮扶措施,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稳定消除风险。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和兜底保障水平。

(五)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持续深化脱贫人口“万元增收”行动,鼓励支持有劳动力和发展产业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和一般户发展庭院经济。强化资金项目绩效管理,保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总体稳定。加大脱贫人口产业、就业帮扶力度,落实产业奖补、就业创业补贴等惠民政策。充分用好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等平台,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六)持续加大社会帮扶力度。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参与帮扶。持续落实消费帮扶工作要求,推动政府采购、工会采购,依托市场主体及省、市、县帮扶单位力量开展消费帮扶。持续深化定点帮扶与区域协作工作,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金融支持力度,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做到应贷尽贷。

三、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七)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围绕“抓精品、调结构、延链条、育品牌”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持续开展精品果园、生态茶园、道地药园、高效菜园等建设。加快培育龙头企业,补齐建强产业链,提升全县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天乾生猪核心育种全产业链、土老憨柑橘产销加工、宜昌众赢“定制药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助推农文旅融合,以昭君文旅为核心品牌,以乡村旅游为主导,培育“农业+文化+旅游”消费模式。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鼓励市场主体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提升兴山优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八)做好产加销文章。巩固发展“柑茶菜烟畜果”六大主导产业,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支持产地加工厂建设,争取新增辣椒、油料、中药材等产地加工厂5家。以县农特产品展销中心为龙头,发挥县、乡、村三级供销寄递物流体系作用。深入实施“快递进村”“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融合冷链、仓储、农产品分拣包装、农资配送、电商、寄递等功能,畅通农产品“上行+下行”渠道。实施电商带头人培育工程,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推动电商直播行业健康发展。唱响昭君品牌,加快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积极组织市场主体参加各类展销活动,提高兴山农产品知名度。

(九)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集体经济组织保持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树牢运营乡村理念,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扶持壮大“兴村公司”,鼓励开展小型项目承接、产业发展、社会化服务等生产经营活动,力争培育1至2家限上企业。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联合参股等方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集体收益,实现民富村强。

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十)强化乡村规划编制引领。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以《兴山县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为统领,顺应人口流动趋势,优化村庄布局,加快“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重点绘好村庄总平面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图、产业发展图,实现应编尽编。鼓励有条件的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跨区域编制发展规划。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实施农村功能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十一)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农房风貌提升省级强县工程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兴山经验。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和政策激励引导作用,压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鼓励群众自发开展庭院微环境治理,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全面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争创一批全市、全省、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

(十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深化教联体、医共体改革,实现城乡教育、医疗一体化发展。结合“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强县工程市级试点工作,着力构建以“居家护理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护理为补充、医养融合相结合”的“互联网+健康养老”新型智慧康养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便捷养老服务圈。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交通运输、垃圾清运、商贸服务、新能源设施、殡葬服务一体化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十三)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工业废气、秸秆焚烧和扬尘等污染防治,确保大气环境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以上,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加快编制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规划。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技术模式。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稳步推进香溪河、良斗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香溪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实施后坪、桥沟水库除险加固和大礼溪岸线生态治理、王家河水月寺集镇段治理、咸水河山洪沟治理工程。

(十四)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围绕争创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县目标,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城镇集中高质量发展,深化拓展“一中心、四组团”城乡发展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速推进古夫镇棚户区改造、昭君镇和南阳镇保障性租赁住房、文星阁产业发展、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改造老旧小区2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部以上。持续提升滨河运动公园整体风貌,加快后河运动公园及生态绿岸建设。扎实开展“清违行动”,坚决遏制新增违规建筑。加快寒溪口、邓家坝、朝阳等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擦亮小城镇”成果,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向乡集镇延伸,支持8个乡镇各展所长、竞相发展。统筹推进人口梯度转移和避险搬迁,鼓励农村人口向古昭南“大县城”、乡集镇、中心村集聚。

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十五)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共同缔造为载体,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面提升乡镇领导班子抓乡村振兴能力,开展乡镇党政正职全覆盖培训和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行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制度。深入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健全选育管用机制,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流域内“组织联建、人才联育、产业联抓、生态联护”。深入开展清廉村居建设,进一步整合基层监督执纪力量,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及服务阵地作用,形成“横向到边”的治理架构。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机制,推广村湾夜话等做法,建立完善党员公约、村规民约和共富合约,推进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全覆盖,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十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核心价值引领,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广泛开展“十星文明户”、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加大昭君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扶持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题材文艺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和美兴山·和美家”家风品牌建设,推广积分制,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加大高价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治理力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十七)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水磨工作法”,健全基层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兴山”“法治兴山”建设。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巩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成果,高质量完成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任务。压实首接首办责任,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推动信访工作提质增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格全链条监管,筑牢食品药品、校园、矿山、危化品、景区景点和森林防灭火等领域安全底线,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安宁。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十八)压实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持续推进“1835”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定期研究部署“三农”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用好考核“指挥棒”,持续开展强县工程(乡村振兴)拉练活动。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动解决一批农民急难愁盼问题。

(十九)加快推进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改革,打造“古昭南”城市公共交通大循环,争创全省全域公交示范县。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动产权市场规范化建设,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重点,培育壮大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市场主体,提升“耕、种、管、收”水平。持续深化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盘活闲置资产,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促使规模经营更为有效。稳慎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力争纳入省级试点。深入推进供销综合改革,建强县域供应链服务网络。

(二十)持续加大农业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加大政府投资对农业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支持力度,保障乡村产业用地供给面积。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力度,持续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拓宽投融资渠道,试点推广乡村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农业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力度和乡村产业项目融资担保力度。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黄粮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各项要素保障,为企业落户创造良好条件。

(二十一)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持续实施“四乡工程”,推进“农民进城、法人进村”,组织引导各类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并切实发挥名誉村主任作用,强化基层技术队伍建设,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增收三年行动,加快高素质农民、产业领军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及农村工匠培育,新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2000名、高素质农民4000人。充分发挥乡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和农科所作用,加强与高等科研院校合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深入推进乡村教师“特岗计划”“优师计划”,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委培工程。坚定不移吸引兴山籍在外人才返乡回乡发展“归雁经济”,设立“归雁经济”产业园。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