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变化快,多种细菌、病毒极易孳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可通过空气、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同,常伴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并发症或死亡。
常见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4天,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咳嗽、咽痛、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可有畏寒、寒战、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呕吐、腹痛、腹泻,多见于儿童。
新冠:
新冠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
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通常在季节转换的时候,比如说夏季转到秋季,或者是秋季向冬季转换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局部、短暂的聚集性流行。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物体表面传播,潜伏期通常为2~8天,向体外排毒可以持续1~3周。
未病先防——预防有道
起居作息: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日适当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人体的代谢活动到了最低最慢的时候,养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早睡晚起,每天多睡一小时。
日常防护:
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污染手部和周围环境。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居家每天一般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雾霾天应减少开窗)。少聚集,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疾病患者,需要前往时尽量佩戴口罩。适当喝温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增强自身体质(阴雨天及雾霾天应减少户外活动)。接种相关流感疫苗。
药物预防:
中成药可推荐风寒感冒颗粒、藿香正气液、感冒清热颗粒等。
中药配方颗粒预防方:黄芪5g、炒白术6g、防风10g、贯众6g、连翘6g、蒲公英10g、佩兰10g、北沙参12g、桑叶6g、藿香10g、苍术10g、炙甘草5g。
防感香囊:
薄荷6g、艾叶6g、沉香3g、檀香3g、藿香12g、白芷10g、丁香6g、甘松3g。适用于慢性鼻炎、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中药熏蒸法:
将艾叶50克、苍术50克、广藿香30克、佩兰30克、白芷30克、薄荷30克,用冷水浸泡30分钟,关闭门窗,在室内中央用电磁炉或养生壶煎煮中药,大火烧开后,调为文火,再煮30分钟,敞开锅盖,使药液蒸汽在室内弥漫进行空气消杀净化。建议每周2~3次。此法也应逐个房间轮流使用,熏蒸时关闭门窗,熏蒸结束后即可进入房间。
点燃熏蒸法:
在室内安全的地方放置铁盒或香薰炉,直接点燃艾条,或艾叶、苍术、石菖蒲各30克,将其放进容器,让其燃烧产生的烟雾直接进入空气中进行消毒。每次熏灸30-60分钟,每周2-3次。熏蒸时建议分区域,逐个房间轮流熏蒸,熏蒸时关闭房门,熏蒸完毕后彻底通风再进入房间。注意,家中如果有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严重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及过敏性体质者,慎用此法。
已病防变——治疗有方
药物疗法: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病例,死亡风险较高。此类病症属于中医“疫病”“风瘟”“时行感冒”等范畴,多系气候反常,感受疫疠邪毒而发病。风寒袭表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舌苔薄白。治当辛温解表、散寒止痛,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袭表者,症见发热或未发热,微恶寒,咽痛,头痛,咳嗽,黄痰或无痰,便干,尿黄,舌质红,苔薄或薄黄。治当辛凉解表,疏风清热,方选银翘散合桑菊饮化裁。
表寒里热者,治当辛温解表,兼清里热,方选大青龙汤加减。热毒壅肺者,咳嗽而喘,口干咽干,咽痛,身热,头痛,大便秘结,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治当清热解毒,宣肺止咳,方选麻杏石甘汤合宣白承气汤化裁。
表虚者当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小寒后饮食应注意调理肾脏,但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后切忌大补,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油炸、辛辣及寒冷、甜食。药食同源,将药与食物进行有机结合,做成药膳服用,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冬季寒冷可服用葱豉萝卜汤:葱白15g,淡豆豉15g,生姜、香菜各5g,白萝卜30g,加水适量烧沸,乘热服药。
苏叶姜枣饮:紫苏叶、生姜3g,大枣15g,红砂糖15g。大枣去核切片,生姜切丝,同紫苏叶一同装入茶杯内,以沸水200ml,加盖浸泡10分钟,加入红砂糖搅匀,趁热饮用。
春季时服用桑叶薄荷鸭梨粥:冬桑叶、薄荷各3g,鸭梨30g,大枣15g,加水适量,煎汤备用;大米煮粥,粥熟后加入桑叶薄荷鸭梨汤,再煮沸即可。
二花芦根茶:金银花、菊花各5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用。
坚持足浴:
临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按摩和刺激足底穴位,或加入艾叶、花椒等,预防湿寒侵入身体,既温肾补阳,又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足浴以后背或手掌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大汗,以免损伤自身阳气,适得其反。
火罐后穴位贴敷:
取大椎、肺腧、脾腧、定喘等穴位,先以游走管、闪罐手法行之,继而以定罐手法刺激上述穴位,最后以解表散寒、化痰止咳之中药粉末行穴位贴敷。疗效确切。
穴位按摩:
鼻塞流涕拇指指腹按揉鼻子两侧迎香穴(两鼻翼根部旁边)2分钟,每日2次。咽痛拇指按揉合谷穴(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时,夹角凹陷处,略靠近食指侧),双手各按揉1分钟。
失眠揉按安眠穴,安眠穴在耳后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处,两侧各一穴。睡前可用两手拇指揉按安眠穴及其附近,以局部发热酸胀为度。头痛以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太阳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5-6分钟、列缺穴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双手虎口交叉放置,食指指尖下可触及一缝隙处),有节奏而缓慢均匀推动5-6分钟,双手交替,每日2次。
愈后防复——康复有法
中医按摩:
通过对人体采用推拿、拍打、揉捏等方法,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如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按摩,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的发生。
刮痧:
具有发汗解表,退热止痛,辟秽祛浊,防治流感的作用。在前额、太阳穴、脊柱两旁、肘窝、腘窝等处,沿同一方向轻轻向下或向内、向外反复刮动,至出现紫红斑点或斑块为度,一般持续20分钟。
足浴:
足部是人体经络汇聚地之一,人体各脏腑在足部均有特定反射区。药液在水的温热作用下通过皮肤渗透、黏膜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起到温经散寒、透达筋骨、理气活血作用,以增强人体抵抗力,达到防病的目的。可将艾叶、藿香、苏叶、苍术、独活、羌活、生姜于清水中浸泡30分钟后再煎煮30分钟,冷却至适宜温度,将双足浸入药水中,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日常调护:
食饮有节(洁),可适当食用羊肉、芝麻、核桃、杏仁等,有助于阳气升发,能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情绪乐观,不宜过劳提高人体免疫力。
来源 | 兴山县中医医院
通讯员 | 谭志洪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