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评论】为“候鸟老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冬季来临之际,许多北方老人便打点行装,选择去气候温暖的城市躲避严寒。亲朋好友相伴而行,就像成群结队的候鸟,“冬南夏北,寒来暑往”,“候鸟式养老”俨然成为一股新风尚。

“候鸟式养老”,顾名思义,就是离开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像候鸟一样“冬南夏北,寒来暑往”,旅游度假两不误,因此又称异地养老。得益于四通八达的基础设施,如今,越来越多经济和身体条件较好的老人过起“双城生活”,选择“潇洒走一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异地康养、候鸟式养老成为不少“活力老人”的选择,康养旅居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黑龙江省民政厅厅长董濮表示,随着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水平更高、健康状况更好的城镇“60后”陆续退休,旅居需求正在向专业化、个性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旅居康养服务需求有着巨大空间,养老服务市场将成为一片广阔“蓝海”。

当老年人收拾行囊、跨越南北,旅居产业的发展空间也由此变得广阔。一方面,对流入地而言,旅游产业链路长、涉及环节多,可以有效带动餐饮、交通、住宿等行业,拉动投资和就业;另一方面,这些高消费能力群体的流动,还能促进相关领域的省际协同,如黑龙江已和广东等14个省份的民政厅(局)签订旅居康养合作框架协议,形成多方联动的“旅居+康养+N”省际合作格局。

有理由预计,“候鸟式养老”将迎来量的增加。从政策方向来看,日前,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发展质优价廉的异地康养社区和旅居养老,满足90%以上活力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引发广泛关注;从人口结构来看,随着上世纪60年代“婴儿潮”诞生的一代人进入花甲之年,2023年迎来了“婴儿潮”人口退休的最高峰,他们正是“候鸟式养老”的主力。

然而,由于尚属新生事物,其质的提升还有较大空间。毕竟,“候鸟式养老”远离故土,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对医、养、游等相关资源的整合,无疑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就医是老年人的刚需,然而异地看病的医保结算仍然存在障碍;再如,当他们离开了原来的社交圈,也可能面临新的社会融入问题。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各类资源的开拓和整合也很有必要——一个突出的现实困境是,这种养老模式存在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导致旅居养老设施利用率偏低,这恐怕要不断推出更优质的服务、更智慧的管理,才能逐渐解决。

有鉴于此,部分城市也不妨顺势而为,做好前瞻性谋划。在城市之间的竞争迈向“多维竞争”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做好相关服务的监管和规范,继而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值得深入研究。

来源 | 荆楚网

作者 | 赵阳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