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期盼,终于有了收获!”

半个月前,古夫镇咸水村5万斤生姜待售的消息,在朋友圈内广泛转发。12月27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的爱心接力下,订单源源不断地涌向这个小山村。

仅仅半个月,这103户搬迁户种植的“致富姜”,就全部销售出去了,村民们一年的期盼终于有了收获。小小生姜牵动全城心,充分展现了18万兴山人“能扛事、有担待”的新时代昭君精神。

5万斤生姜待售

古夫镇咸水村地处兴山县城西北,曾经因基础设施薄弱,是省级贫困村。

今年3月,村党支部书记杨立虎看到此前生姜价格不错,经过商议,决定利用14亩土地发展生姜种植,给这里的103户搬迁户多带来一些经济来源。

12月初,生姜收获了。可没想到的是,今年的行情并不好,如何将这5万斤生姜销售出去,成了令杨立虎和村民们头疼的事情。

杨立虎和村干部们,开始在微信朋友圈找销路。超市售卖10元/斤的生姜,咸水村只卖5元/斤。

这条消息一发出,随即引来大量兴山市民转发,自发购买的同时,大家纷纷开始帮忙找销路

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

12月25日下午,城区市民袁萍特地赶到兴山县农特产品销售中心,买走了10斤生姜。

“生姜平时也要用,买点回去,也算是为他们尽点心意。”袁萍这样说。

记者在兴山县农特产品销售中心看到,前一天送来的100多斤生姜,已所剩不多。

店长李晓娇在得知咸水村生姜待售的消息后,立即与村里取得联系,主动帮忙销售。

“很多在外地的兴山人,通过网上下单,买走了不少。”李晓娇介绍,这几天,许多市民纷纷来到这里,一共买走了1000多斤生姜。

在咸水村村委会放着一个小账本,记录着销售情况。12月10日,3名村干部共销售285斤;12月11日,共销售385斤……

市民们的爱心,不断涌向咸水村。

发扬“能扛事、有担待”的昭君精神

爱心行动在继续,兴山农商行购买1000斤,兴山县财政局购买了530斤,兴山县教育局联系上各学校食堂进行采购……

有30年餐饮从业经历的王福兰,在得知咸水村生姜待售的消息后,立即购买了1000斤。同时,她在兴山县饭店协会的微信群里,发起了购买倡议,兴山本地餐饮业主纷纷响应,买走了2000余斤。

“这个销量还远远不够,我得再想想办法。”王福兰随即给宜昌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宜昌市食堂餐饮协会和荆门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发去购买倡议。

宜昌各协会的微信群内,纷纷发起了接龙:燕沙酒店200斤、汤管家200斤、吴傅记300斤……

为了将这些生姜及时送到客户手中,杨立虎和村干部鲍尚杰,各自借了一辆货车,开始不断向宜昌和荆门送货。

村支书杨立虎介绍,截至12月26日,已销售出3万多斤生姜。

另外,兴发集团也将在元旦前后购买代售的生姜。

“一年的期盼,终于有了收获。”12月26日,在村委会打包生姜的村民鲍西丹,乐呵呵地说。

今年7月,昭君镇昭君村的花椒大丰收,村民们同样为销路发愁。那次,王福兰自掏腰包购买了1000斤花椒,分别邮寄到武汉餐饮业协会各成员的手中,由此帮助村民打开了销路。

从7月的昭君村花椒销售难,到8月的咸水村遭遇40年未遇的水灾……兴山儿女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充分发扬了“能扛事、有担待”的新时代昭君精神。

记者 | 杨自林 李祖晨 王钰琪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