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康养 冬至丨冬至大如年,养生正当时

图片
图片

DONG

图片

ZHI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当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将经历一年中最短的白天和最长的黑夜,各地也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到了冬至
“数九寒天”开始了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从这天起,每九天算一“九”
数“九九”八十一天
俗称“连冬起九”

2024年数九节气时间表一览

一九:2023年12月22日~2023年12月30日


二九: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月8日


三九:2024年1月9日~2024年1月17日


四九:2024年1月18日~2024年1月26日


五九:2024年1月27日~2024年2月4日


六九:2024年2月5日~2024年2月13日


七九:2024年2月14日~2024年2月22日


八九:2024年2月23日~2024年3月2日


九九:2024年3月3日~2024年3月11日


冬至分为三候

图片

一候蚯蚓结

图片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糜角解

图片

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 ,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脱角。


三候水泉动

图片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所以冬至我们应从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疾病防治、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养生。

图片
图片

具体的养生方法有:


一、起居养生

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冬至是一年中一阳初生的重要时刻,子时也是人体一天中一阳初生的重要时间。冬至时节睡好“子午觉”有助于一天之中阴阳之气的更替,更有助于一年之中阳气的生长,以期下一年的阳气充足,少生疾病。

图片

另外,注意关节保暖。寒性凝滞收引,易使关节僵硬,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疼痛,尤其膝关节、踝关节。外出时,做好保暖防寒工作,例如戴手套、帽子、围巾等。


二、 饮食养生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冬至养肾尤为重要。肾阴虚者燥热不安,容易发火、手心烦热,舌齿红、舌形瘦、苔少;阳虚者怕冷,易出凉汗、手脚发凉,气短懒语,舌齿淡嫩,舌体胖、舌苔白。肾阴虚者可多吃补肝肾、益精血的黑芝麻、枸杞、桑葚、山药,平常应忌吃或少吃辛辣刺激之物;肾阳虚者可多吃能温补肺肾的核桃,栗子。

图片

另外冬至也可进补一些血肉有情之品,比如:羊肉、阿胶、鸡蛋等,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像羊肉炖萝卜也不失为冬天的一道特色美食。


三、 运动养生

冬季养生以“闭藏”为主,运动不宜过早,选择早上8、9点,或者下午4、5点之间进行。

图片

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间剧烈运动,必须做热身运动。


四、 疾病养生

1

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理论认为,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冬季天气寒冷,而口鼻、皮毛直接与外界接触,故我们需要多穿衣物,少食生冷寒凉。戴好口罩,勤洗手,预防感染。

图片


2

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易中风,冬季气温低,受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可使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所以,老年人要注意控制好情绪,避免冷热刺激,慢性心脑血管患者要定期监测,及时调整药物。

图片


3

外科相关疾病

冬季天气寒冷,四肢活动不利,加上冰冻路滑,走路时很容易跌倒,特别对于中老年人,跌倒往往就伴随有皮肤损伤或者骨折,严重者甚至有内脏或颅脑损伤,重则危及生命,因此寒冷天气我们一定要预防跌倒。

图片


平常生活中对于呼吸系统、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及骨关节等系统的疾病,经专业医师辨证属寒湿者,兼气滞、痰浊、血瘀者可进行针灸、中药足浴、火龙灸或其它的中医特色治疗,往往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五、保健养生

1

足浴泡脚

我国民间谚语有“天天洗脚,胜过吃药”之说。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因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最容易引起血液循环差,故古典医学记载“人老脚先衰”,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

图片

我们平时洗脚应在夜晚临睡前,温度为40-45℃为宜,水要淹没脚踝,浸泡时间在15-20分钟。这样可以保持整夜足部温暖,顾护阳气,还可改善部分患者的睡眠质量,一举两得。此外还可以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后加入一些草药进行足浴,从而起到对于疾病的防治作用。

2

穴位按摩

冬季重在养肾,肾脏功能随年龄增长出现衰老、肾气亏虚。寒冷冬季更应着重补肾,维护肾气。按摩太溪、涌泉、关元三大穴位可补益肾气,固精护肾。


太溪穴,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太溪穴位于足内侧,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时不必拘泥于方法,每次5分钟左右。


涌泉穴,补肾固元的“长寿穴”。《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三分之一交点处。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方法是:可来回按揉,每天揉100次为宜。


关元穴,具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的作用。位置:人体正中线上,肚脐下方四指宽的距离。按摩时,以关元为圆,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然后,随呼吸按压关元穴3分钟。


岁月匆匆,料峭又一冬;

一年之末,天冷人心暖。

冬至日,

给亲朋好友寄去问候,

遥表一份牵念,

道一声祝福。


来源 | 兴山县中医医院

通讯员 | 邓晓锋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