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气由来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于公历9月7日至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也就意味着暑天的闷热基本结束了。
白露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避寒,各种鸟类开始储存过冬的食物。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养生小课堂
白露到,祛秋燥,秋季干燥,饮食忌辛辣肥甘,宜清润为主,多饮水,多吃生津养肺的食物。
1、 吃梨
中医认为梨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润肺止咳。小孩或是脾胃弱、体质虚寒的人最好蒸熟后吃。推荐冰糖炖雪梨,可以取一个梨洗干净,把梨切成小块,放入锅里,加入十几颗冰糖以及两大碗的水,大火煮开以后,小火慢炖半个小时,待到温热的时候饮用。
2、 吃番薯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民间就有白露吃番薯的习俗。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时节,早晚温差大 ,要适当添衣防寒保暖,防凉三不露学起来吧。
1、 不露肚脐
肚脐又名神阙穴,属任脉,是常用的保健穴位,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有学者认为神阙受寒必伤脏气,引发腹痛、腹泻、脱肛、痛经等疾患。因此,天气转凉不穿露脐装,晚上睡觉穿上睡衣,加强腹部保暖,防止肚脐受寒。
2、 不露背
人体后背脊柱位置有一条经脉叫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统管一身阳气。如果后背受凉必然会损伤督脉,耗损阳气。因此,白露后着装不宜露背,固护阳气。
3、 不露脚踝
俗话说,“寒从脚起”,白露后阴寒之气渐增,脚寒的朋友可以艾叶煎水泡脚,能起到暖身促睡眠的作用。
秋季秋高气爽,可以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有助于心情舒畅,可以选择打太极拳、八段锦、羽毛球、瑜伽等运动方式,以微汗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调畅气血。
俗话说“伤春悲秋”,秋天草木开始凋零,人们易于悲伤,因此,白露过后,要保持愉快心情,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笑是一种消除疲劳,缓解压力的好方式,同时也可以选择听舒缓的纯音乐、静坐冥想、公园散步等。
温馨提示:进入秋季,肺属金,中医认为肺金克肝木,此时养生除了要注重养肺,还要疏肝和调理脾胃,穴位按摩也是一种好方式。
养肺:可按摩肺俞穴、太渊穴;
疏肝:可按摩期门穴、肝俞穴、太冲穴;
调理脾胃:可按摩足三里、三阴交、太白穴等。
秋渐凉,树叶被风吹的微微泛黄,天气不冷不热,脚步也应不忙不慌,祝大家好在秋天,好在每一天!
通讯员 | 兴山县中医院王宗有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