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评论】在浓浓粽香里点亮青少年坚持文化自信的心灯

“食粽子、扒龙舟、挂艾草、佩香囊、拴五彩丝线”,随着端午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全国各地以不同的方式共度佳节。过好端午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滋养,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表达。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以端午节为契机点亮青少年坚持文化自信的心灯,激发青少年奋勇前进、开拓创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一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的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今天,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组织青少年以不同方式过端午,就是在龙舟竞渡的呐喊中、在插艾草的庄严仪式里、在袅袅飘散的粽香里读懂端午的厚重历史,领悟屈原的心忧家国、情牵百姓、清正高洁,在重温屈原的爱国情怀中培育爱国精神,在弘扬先贤的爱国情操中树立远大理想。通过端午这个载体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点亮青少年坚持文化自信的心灯。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他们的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要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依靠“填鸭式”的说教行不通。唯有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打破青少年文化圈层壁垒,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青少年群体的审美交集,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出圈”。譬如,近几年,《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主流文化内容,率先在B站、豆瓣等二次元文化的聚集地播放,通过背景屏幕展示网文小说封面形象、配解说字幕、背景音乐播放古风动漫和游戏的BGM作品的方式,为青少年构建起可以主导参与的文化空间,实现参与互动、主动传播。另外,以端午节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的传统活动,引导青少年在现实活动中感悟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譬如,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发挥社区的资源优势,让少先队员穿上汉服走进社区,诵读《离骚》,听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在经典诵读、知识问答、动手实践中了解端午节,感悟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坚定文化自信,主动塑造民族精神。

青少年坚持文化自信,就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从微观来说,新时代的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期,不免会遇见“拦路虎”、绊脚石,需要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信念与勇往直前的精神。从宏观上来看,他们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需要始终保持一颗真诚的爱国之心,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积聚的爱国力量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粽叶飘香传万里,端午佳节又来临。让我们在追溯端午的历史长河中,传承屈原爱国正直的高尚节操,厚植爱国情怀,奏响中华儿女正义爱国的交响乐,成长为心怀家国天下的追梦人,昂首迈步新征程,阔步奋进新时代。

来源 | 荆楚网

作者 | 胡平先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