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
事出反常必有妖
碰到突如其来的“好事”
别高兴得太早!
要认真核实、仔细辨别
否则容易上当受骗!


接到“大订单”

5月21日,黄石市下陆区某品牌电器专卖店老板黄先生接到一名陌生男子的电话。男子自称姓陈,是通过朋友介绍得知黄先生的电话。因工作室装修,他需要购买10台高档空调,预算5万元左右。眼看生意上门,黄先生立马答应下来,主动添加了陈某的微信,商定空调的型号规格等信息。
23日上午,陈某联系黄先生,声称需要再采购一批电缆分支箱。黄先生回复说,这不在自己的销售范围。陈某向黄先生推荐某电缆分支箱进货商,说他之前跟对方产生了一些矛盾,让黄先生出面帮忙购买,代购的费用与空调一起结算。
为了达成这笔交易,黄先生没来得及多想,当即添加进货商的微信,并通过银行卡转账预付了2万元货款。然而,对方一直没有回复。黄先生再次联系陈某时,发现对方已将自己拉黑,这才意识到被骗,连忙到黄石市公安局下陆分局报警。
“这是典型的虚假订单诈骗。骗子以采购大额订单为由骗取商家信任,再以各种理由让商家到指定进货商垫资代买货物。商家一旦付款,骗子就销声匿迹。”办案民警第一时间对涉案银行卡进行紧急止付,提醒黄先生说:“交易前一定要仔细核实对方身份。做生意最好是实地考察,当面与卖家进行商谈。”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收到“领导”指令

5月9日,襄阳市谷城县某公司财务人员雷某某收到一封名为“某公司”的QQ邮件。看到是自己公司的邮件,他立马按照邮件要求进入一个QQ工作群。
群里,雷某某所在公司的“老板”和“法人”以合作项目需要保证金、设备预付款等名目,让他立即使用该公司账户进行转账,还声称此项目投资时机转瞬即逝,不能拖延。见“领导”态度急切,雷某某立马按照要求,将公司账户内的136万元资金转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
随后,雷某某跟老板当面核实此项经费时,才发现自己被骗。他立即报警。
“这是典型的冒充领导诈骗。骗子引诱财务人员加入工作群,冒充领导以急需支付预付款等为由,在群里发出指令,让财务人员通过公账进行汇款。”民警对雷某某说,企业应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财务人员转账汇款前,务必当面或主动拨打电话向企业负责人核实。
经调查取证,谷城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冻结了收款账户尚未转移的涉案资金23万元。同时,警方经研判发现,相关银行账户分别在辽宁、山东、安徽、广西等地银行柜台提现100余万元。专案组随即组织警力赶赴外地开展案件侦办工作。
经过实地摸排调查,警方锁定了一个以王某为首的7名嫌疑人。通过与当地警方严密配合,民警先后前往辽宁、山东、安徽、广西等地,将负责取款的嫌疑人孙某海、李某、李某鹏等7人抓获,成功为受害人挽回损失60余万元。
目前,7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剩余被骗资金仍在追查中。

加入“偶像”粉丝回馈群

5月18日中午,黄石市民陈女士如愿加入了自己喜爱的偶像粉丝回馈群。群主称,为了进一步加大偶像的影响力,答谢粉丝的支持,工作室举办了一个公益活动。
群主发出一个App的二维码,让粉丝下载并完成捐款任务,然后将截图发送给客服,就能获得一张偶像签名的爱心证书。根据捐款金额,工作室会通过这款App向粉丝发放现金福利。
看到群里“志同道合”的粉丝们都积极回应,陈女士扫码下载了群主推荐的App。
陈女士领取了捐款3000元任务,随即向指定银行卡转账完成首单任务。这时,粉丝们纷纷在群里晒单,还说捐款金额越高返利也就越多。陈女士加大捐款金额,又完成了1万元和2.7万元的捐款任务。
当陈女士准备提现时,客服却说其2.7万元的捐款任务为拼单任务,因其中一名粉丝操作失误导致全员账户被冻结,需要重新捐款2.7万才能提现。陈女士怀疑自己受骗,立马报了警。
“公益活动不求回报,凡是许诺高额返利的慈善活动肯定是诈骗!”办案民警随即对涉案银行卡进行紧急止付,对受害人陈女士说:“此类骗局是利用粉丝想与偶像建立联系的心理实施诈骗。追星一定要擦亮双眼,不可轻信小道消息。”随后,民警帮助陈女士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了“来电预警”功能。
来源 | 湖北反诈中心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