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黄粮:巴楚古音唱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黄粮镇,位于兴山县域中心腹地,属半高山地区,平均海拔900米,有兴山粮仓之美誉。镇内梯田绵延,田园风光优美,文化厚重,是巴楚古音——“三音歌”(兴山民歌)的发源地。如今这个传统农业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走出新“稻”路;做优“土特产”,推进农文旅融合;挖掘传承非遗文化“三音歌”,老曲新唱,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进行曲。

传统产业走新路

水稻种植焕新机


五月的黄粮,才有春意盎然的感觉,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新翻整的土壤松软。

马大波,一个35岁的小伙子。开着农用拖拉机翻耕着租来的130多亩农田。

“去年种了120亩香米,收了96000斤谷子,卖了27万多块钱。”马大波边忙边说。

气温适中,气候适宜,昔日“粮仓”也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失,种水稻的人越来越少。马大波也有过几年在外务工的经历。回想起在外的日子,他说:“打工也只是饱个肚子,一年也只能落个两三万块钱”。

2016年,马大波回到黄粮老家,种辣椒、甜玉米、莴笋……有过失败、有过亏损,但要照顾一家老小,还是要在田里弄出点名堂。

黄粮镇作为兴山县稻米重要产地,自2021年起着力打造香米农旅融合示范区,助力创建“黄粮香米”品牌。眼见“黄粮香米”声名鹊起。去年,马大波也响应政府号召,种植了120亩水稻,一年卖了27万多元。尝到甜头的马大波,今年又把周边农户荒废的零散田地租用过来,扩大规模,继续种植水稻。

虽然家里只有父亲和马大波两个壮劳力,但翻整田地可以通过社会化服务,租用当地四月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农用机械,一天能耕40多亩,一个人三天就能耕完所有田地。“由于和公司签订了销售协议,租金非常低,可以忽略不计,自己就出个油费。”马大波一脸轻松地向记者说:“栽秧的时候要请人,人工工资要开三万多块钱。”

种植、收割采用农用机械+雇用人工的方式,由四月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统一收购、包装,再销售。此外,还有合作社提供优质稻种,进行技术指导,实行绿色防治病虫害,以保证香米品质。

“除了定期进行田间管水,还会指导农户利用灭虫灯、黄色捕虫板杀虫,完全不打农药。”四月青公司技术员杨延成是种田经验丰富的“老农人”,擅长茶苗、花木苗、水稻等种植和田间管理,在管护租赁流转田地的同时,对周边农户的咨询和请教也都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黄粮镇还逐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通过新建农渠、清理淤沟、铺设涵管、设置水闸、加固田埂路、设置秋收廊、新建晒谷场等措施助力水稻发展。因此,马大波对今年的收成也充满信心。“如果不干旱,管理得当,收入突破30万元是没问题的。”

除了发展新“稻”路,黄粮镇还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巩固“烟菜畜米果茶”六大主导产业,拓展“产加销”全产业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引进四月青、沃丰、憨农院等农业企业,建成投产茶叶加工厂、魔芋加工厂、小水果引种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发展烟叶9500亩、牲猪4万头、山羊2万只、家禽12万羽,水稻1700亩、蔬菜3万亩、核桃2万亩、茶叶1000亩。去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亿元。

黄粮镇党委书记卢光勇介绍,今后还将加快推进粮油加工、生猪种业、肉牛养殖及有机肥、昭君故里酒业等建设,持续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努力打造全县涉农深加工产业集聚区。

稻旅茶旅多元融合

乡村振兴布新局

“来玩的人多了,开小火车一个月最高可以跑两千块钱。一年可以增加八千到一万的收入。”家住金家坝村的陈龙成,今年近60岁。“年龄大了,在外打工没人要了。”正愁没了收入,家乡的小火车载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正需要招聘一名司机。金家坝村四组村民陈龙成就开起了小火车,吃上了“旅游饭”。

在稻田新建秋分亭、秋收廊、休息凉亭、木屋、观光栈道、小火车、儿童活动区……近年来,黄粮镇将稻田景观与观光游览有机结合,连年举办农耕节、丰收节等活动,小小村落旧貌换新颜,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游玩体验。村民们发展副业的“门路”也多了起来。

金家坝村杨家湾水库环境优美,周帮琼依靠水库开起了农家乐,自家种植的蔬菜、喂养的生猪,成了餐桌上的佳肴。鱼塘、水库成了游客垂钓、游玩的胜地。

“宜昌来这边玩的人,在这拍抖音,在水库游玩,坐小火车,带着小朋友在亲子乐园玩,最好的时候一天可以挣几千块钱,一年一二十万块钱是随便的。”周帮琼乐呵呵地说。

近两年,仅杨家湾就新增了3家农家乐,而金家坝全村新增农家乐14家,全镇新增农家乐77家。从2016年开始举办的插秧节、农耕节、垂钓节、杜鹃花节等活动,渐渐让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小镇声名远播,吸引县内县外游客前来观光打卡,旅游住宿。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习娜娜介绍,界牌垭美丽乡村、金家坝美丽乡村围绕茶旅融合、稻旅融合实现了从点到线的变化,打造了网红打卡点,创建了省级示范;户溪片区围绕阵地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了乡村面貌、彰显了文化特色。从仙溪湾经“两坝一坪”至户溪,扮靓了十里景观长廊,乡村旅游经济红利持续释放。

“随着252乡村振兴大道的提档升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仙侣山农文旅度假区的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黄粮镇各村纷纷抢抓机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三产”融合,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的思路,将把杨家湾打造成稻旅融合示范村、界牌垭村打造成茶旅融合示范村、户溪文旅融合示范村;而在火石岭村,打造航空主题特色街区的同时,建成的航空主题酒店别具特色,将于今年5月正式开门迎客。”卢光勇介绍说。

非遗赋能优活力

巴楚古音奏新曲



产业振兴是基础,文化振兴是灵魂。如何为乡村振兴“赋能铸魂”呢?作为巴楚古音——“三音歌”(兴山民歌)文化发源地,黄粮镇户溪村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家珍,“三音歌”唱进人民大会堂,唱响全国。

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黄粮镇着力开发刘家院子“美丽乡村”项目,致力于打造“三音”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古村落。在保留传统古村落历史风貌的同时,对村庄内的老屋进行加固翻新,修建了三音大舞台,三音文化馆,为传承三音非遗文化提供了平台和载体。

除了刘家院子的男女老少都会唱三音歌外,黄粮镇还充分挖掘非遗人才,在镇中心小学开设兴山民歌传承工作坊,创建兴山古歌传承示范基地,常年定期邀请艺人传授兴山民歌。


黄粮镇中心小学工会主席罗云说:“我们购买了一批器材,采取锣鼓伴唱,舞蹈伴唱,表演唱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开辟了兴山民歌工作坊,每周授课一次,让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学习,还有固定的校本课程,每学期组织少年宫的展演活动。六一儿童节、学校艺体节,学生均有机会进行展演。我们还走出学校进行宣传展演。在歌唱的内容上,采取老调新唱的方法,歌颂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还有我们的校园文化,赋予它新时代的特色。”

老师教得用心,学生学得认真。咿咿呀呀中,一曲曲巴楚古音不仅传唱了民俗风情,更唱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劲头。

文化铸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高规格举办活动,展示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成果。广泛开展“文明村镇、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典型评选表彰活动,近年来涌现出田正西、万冬知、张德玉、胡文刚、张飞、陈子教等一批道德典型。户溪、后山、水磨溪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村”。

卢光勇表示:“通过举办这一系列活动,旨在以文化人,进一步以文铸魂。有了魂,乡村振兴才能汇聚起更广大、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助力我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中获取源源不断的自信,激发更为磅礴的力量,围绕县委“六争创、六中心”奋斗目标,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开放新镇,绿色生态引领,现代农业突破,旅游康养振兴”的镇域经济发展思路,努力推进黄粮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镇建设。”

记者 | 张雅莉 王钰琪刘浪

通讯员 | 张瑞琪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夏禹

终审 |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