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展播

王从平:真情守小家 善良暖大家

年近古稀的王从平是高桥乡洛坪村四组村民,也是一名民办退休教师。他用32年不离不弃的坚守,诠释着患难夫妻的无私大爱。

1980年,王从平与妻子杜菊山结婚,刚开始家里的住房只有不到20平方米,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结婚三年后盖起了80多平方米的土瓦房,随着一双儿女的出生,日子虽说平凡但也幸福美满。可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的一天,杜菊山突然高烧不止,住院34天后,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虽然经过努力,最终把妻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可妻子也从此落下病根,生活无法自理。

妻子这一病就是整整32年,多年来,王从平带着妻子跑遍了全国各大医院仍无济于事,但他仍然陪伴在妻子身边,从没有放弃治疗。

王从平不仅对妻子耐心照料,还尽其所能热心帮助周围的邻居,五保户王承俊、宋文香夫妇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倒塌了,王从平二话没说,就将两位五保老人接到自己家中住了三个多月,还出资、出力帮助两位孤寡老人修建了一栋60多平方米的新房。不仅如此,王从平还将两位老人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帮忙收种庄稼,帮忙送医问药,一直到1993年二位老人相继去世后,王从平安葬了二位老人,真正地做到了养老送终。

听说村里有人要回乡发展养牛产业,王从平又主动拿出自家的7亩土地,无偿提供给养殖户种植牧草,并且亲自去帮忙打理。

即便生活一遍又一遍地打击着王从平,但他仍然教育子女要做一个善良孝顺的人。村里人都从心里佩服他的毅力和他的善良,也把王从平的事迹,讲给自己的子女听,鼓励孩子们向王老师学习。

杨宗祥:拄拐监测地灾 护佑一方平安

杨宗祥是昭君镇金乐村的一名地质灾害义务监测员,为了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五年来,他拄着拐杖,奔波于地灾防治一线,用责任乃至生命背负起“守土有责”的承诺。

杨宗祥52岁那一年意外受伤致股骨骨折,他在轮椅上整整坐了两年。老伴走得早,孩子们又都要忙工作,出院后的他全靠镇、村干部和邻居帮衬生活起居。感受到大家热心关怀的杨宗祥暗自下定决心,身体好转后他一定要回报社会。

杨宗祥负责的杨家院子滑坡点规模有30万立方米,面积大且坡陡。有些村民房子建在半山坡上,下雨天泥路湿滑,即使正常人也很难行走,但他就算拄着拐杖、扯着树枝爬,也要爬上去亲眼看一看才能安心。

2017年10月13日,正在果园里摘橙子的杨宗祥突然发现,脚下出现了1条宽约10厘米的裂缝。他立马反应过来,这是即将发生滑坡的前兆,便立即吹响预警哨,对周边老百姓进行紧急提醒和疏散,保障了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

手绘“巡视图”、组织应急演练、录制地灾防治指令音频,认真好学的杨宗祥逐渐成长为一名地质灾害监测的“土专家”,多年的地灾防治工作,也让杨宗祥总结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经验。

为民服务,为民担当,片区的一草一木、一家一户都见证着杨宗祥的尽职尽责。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践行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

周宗全:15年热血传递大爱

周宗全是大山深处的一位普通农民,怀着一颗为国家做贡献的赤诚之心,往返奔赴于一场持续15年的热血约定。

关于自己的献血经历,周宗全腼腆地笑笑,说一直遗憾自己的参军报国梦没有实现,后来看到电视上有这种以献血为国奉献的方式,自此,在这个淳朴的农民心里,就认定了献血就是一种奉献,帮助他人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后来有一次在兴山县中医院查血型的时候,问了医生才知道兴山县城就可以献血。

一次献血容易,一直献血难,一趟趟翻山越岭去献血的路途,他这一坚持就是15年,无偿献血28次,累计献血量9000毫升,相当于献出了2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可以挽救20多人的生命。

2022年3月,周宗全年满60周岁,达到我国《献血法》规定的献血年龄上限。后来,周宗全又从新闻上了解到,在人身故后可以捐献器官和遗体用于临床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于是他乘车到县红十字会签订《人体器官(遗体)捐献自愿书》。

周宗全对无偿献血的执着,赢得了乡邻的敬重,村里好人好事、孝老爱亲的善举不断涌现,也带动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

记者 | 万来 余晓钦 李祖晨 王钰琪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熊勤

终审 |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