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万洲:用忠诚担当书写23载辅警路

你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但在兴山,如果爆闪的警车开过高阳大道和孙龙路的路口,你一定见过他驾驶囚车的身影。

今年52岁的彭万洲,自1999年加入兴山公安大家庭以来,已经在辅警工作岗位上坚守了23年。初见他时,他正背着消毒设备,穿梭在兴山县看守所监区内进行消杀工作,每天两次的认真打扫和消毒,让严肃压抑的高墙内,也有着和家一样的干净整洁。

介绍自己时,黝黑干练的脸庞显得格外拘谨腼腆。但谈及所热爱的公安工作时,他又仿佛变了一个人,神采奕奕,自豪满满,侃侃而谈。

因为热爱,选择坚守

“所有人年轻时都有一个警察梦,做一个惩恶扬善、维护正义的英雄,我也不例外。”1999年3月,彭万州放弃了部队转业安置的工作,脱下橄榄绿穿上藏青蓝,成为一名警务辅助人员,负责驾驶囚车配合民警外出抓捕办案和将已决犯投劳。

“他性格成熟稳重,对待工作特别负责,总是能在侦办要案时成为我们的坚实后盾。”现任看守所所长罗亚林和彭万洲在经侦、治安、看守所等部门共事超过十年,对于身边最亲密无间的战友,他这样评价道。

2021年底,兴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通过研判,锁定一个活动在广西省玉林市的电信网络诈骗团伙。为实现全链条打击,县局决定紧急组建专班星夜奔赴广西。为保证战友们充分休息,彭万洲主动请缨驾驶警车,星夜奔袭1300余公里,成功配合办案民警将24名涉诈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侦查员外出办案常常需要彻夜鏖战,警车便成为大家最依赖的休息场所。路途上彭万洲总是安全第一,稳字当先,让疾驰的警车成为移动的沙发床,让战友们补充体力。

23年,40余万公里驾驶里程,无一起交通事故……从青葱少年到年过半百,他的脚印遍布祖国除西藏、台湾外的所有地域。

在岗一分钟,就要关心60秒

2015年,彭万洲调入兴山县看守所工作。除了驾车配合外出办案之外,巡控值班、打扫监区、管理在押人员被装和监区水电供给便成了他的工作日常。

看守所高墙壁垒,戒备森严,承担着看守、改造、教育罪犯的重任。在普通人眼中,这里是法律的“禁地”;在服刑人员眼中,这里是人生的“低谷”;但在彭万洲和同事眼中,这里却是“希望的田野”。

“想办法把曾经蔑视法纪、践踏正义的人,拉向正义、善良的一边。”面对服刑人员,彭万洲从进入监区第一天起,就始终围绕“不歧视、不放弃、多关心”的准则开展各项工作。7年间,每个服刑人员所在监室、睡的铺位、简要案情、身体状况、思想动态等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23岁的李成武(化名)籍贯河南,曾因盗窃罪在兴山看守所服刑。由于离家远没有归属感,刚进入监区时,李成武的精神状态极不稳定,时常与室友发生矛盾,并几度萌生轻生念头。

了解情况的彭万洲数次与李成武交心谈话,鼓励他放下心理负担,重新振作,服刑结束后堂堂正正做人。同时为了缓和李成武和其他在押人员的关系,他多次“撮合”双方坦诚相待,互诉心声,最终李成武情绪逐渐平稳,和同监室人也互相接纳,再未发生过矛盾冲突。

“感谢救命之恩,以后再也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我找了份工作,已经准备好开始新生活了。”服刑结束后的李成武每年都会给彭万洲打几次电话,告知其生活和工作的变化。7年来,近百名走出高墙的“李成武”们在彭万洲的关心鼓励下,改过自新,步入人生正轨。

双警家庭,并肩奉献

除了并肩战斗的战友,在宜昌市第一看守所工作的爱人,也是他从警路上的最佳拍档。同样的职业和岗位,让分居两地、聚少离多的夫妇,非常理解对方,生活中也非常有默契。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原计划一家人在兴山团圆的计划搁浅,夫妻俩第一时间返岗抗疫。由于疫情期间看守所实行封闭式管理,两人封控在监所近两个月,无暇顾及独自在家的儿子。一家人分隔三地,只能偶尔通过电话视频互报平安,互相鼓励。

55天后,一家人终于团聚,当得知在家封闭留守的儿子吃掉了八箱方便面时,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都未曾动摇过的彭万洲,也红了眼眶。

2022年3月以来,全市公安监所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紧急启动高等级勤务,彭万洲夫妇又挺身而出,奋战在封闭连勤第一线。彭万洲夫妇“逆行”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团圆”与“抗疫”中,践行着自己的从警初心。今年8月,彭万洲被市局表彰为“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在退休前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对得起身上这身警服,就足够了。”回顾23年从警生涯,彭万洲眼里的光,还如同29岁时一般坚定闪亮。

(来源:湖北日报)

 通讯员 王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