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儿奋力拉犁耕地,累得直喘气;农民弯腰施肥,汗水湿透衣衫……这是传统农耕生产的典型图景。如今在兴山县榛子乡,农耕图景已在悄然改变:耕牛让位给了“铁牛”,人力换成了电力,科技正让群众的生活更美好。
兴山县榛子乡是宜昌市的农业大乡,每年发展蔬菜2万亩、烟叶1万亩,素有“高山小平原”之称,近年来,该乡按照“生态优先,合理布局,效益为要,规模发展”的要求,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成功创建“榛子乡”牌省级著名商标,“榛子薄皮辣椒”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榛子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配好“种植良方”,为土地利用“强筋”
立冬时节,凉意袭人。位于和平村福萌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育苗大棚内,一排排菜苔幼苗整齐地摆放在地布上,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该合作社负责人王荣看着这些培育成功的幼苗非常自豪:“目前全乡白菜苔播种了4400亩,我们集中育苗了300亩,明年3月开始采摘,群众腰包又多了一笔收入。今年,我们还试点推出了烟苔套种340亩,现在正是采收期,收购价2元/斤,将带动39户农户增收60余万元。”
“推行烟菜复种、烟菜套种,好处很多,菜苔作为绿肥,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菜苔成熟后将由当地政府和烟草站联系合作社统一进行收购,为农户增加一条稳定的增收渠道。”榛子烟草站站长尹刚华介绍。
用活“科技良方”,为产业发展“壮骨”
随着一阵螺旋桨的呼啸声由近及远,一台无人机沿田垄上空掠过,机身下方均匀地喷洒着种子,短短2分钟便完成一亩地的撒播。
往年,农户在收完烟叶后,进行人力播菜苔种子,不仅劳动量大,工作效率也低,而且到了施肥时间点,施肥不均匀。现在只要无人机装配好肥料设定好路径,就可以在阴凉的地方操作无人机遥控指挥施肥作业,人不下地,省时省力,缩短劳动时间的同时,还精准管理了秧苗。
在离无人机播种地不到2公里的兴山县兴焱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内,生物质颗粒自动包装后被工人送往烟叶烘烤房,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也可满足该厂加工和烟叶烘烤所需用电。
看着这些新科技的应用,产业大户陈兴海说道:“时代不同,再靠我们那点老手艺种田,确实赶不上趟喽!如今要继续当农民,也得学新知识,做新农民才行了。”
推广“机械良方”,为现代农业“活血”
放眼沃野田畴,处处可见架着“铁牛”驰骋田野的“驾驶员”。
“现在生产条件好了,用这样的机械耕田,耕的又快又深,一天能耕几十亩,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62岁的张国礼一边操作着机械一边讲。
种地牛耕变机耕,已成为该乡农业生产的常态。据统计,截至目前,全乡共发放农机补贴资金64.836万元,购买中小型拖拉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农机具199台,受益户184户,农业机械化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兴山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赵剑波介绍,近10年是农机应用的快速增长期,农机数量增多,农机种类增多,应用范围也大大增加。其演进过程还呈现出4大特征:农机、农艺高度融合;从单个环节向全程机械化覆盖;宜机改造化;适宜山区化。
(来源:荆楚网)
通讯员 赵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