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高铁同行 | 今日喜圆“百年梦”

今日喜圆“百年梦”

——中共兴山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 吴佑忠

20世纪末,我曾采写一篇文图稿“旧梦今日圆”在《中国三峡工程报》上发表,后又以题为“清代汉川铁路宜昌段探秘”在原《宜昌日报》三峡都市版头条刊登。时隔整整22年,在今日喜圆百年梦之时,心情万分激动。重新审视这篇文章,感觉颇有历史价值,不忘国耻,才会更加珍惜幸福的今天。

在宜兴高速还没建成,当你驱车顺老路从宜昌市出发,行至夷陵区境内公路旁就可发现一“上风垭隧道”水泥洞口。行至兴山县水月寺王家台至峡口与秭归交界有十余处清代修建铁路时留下的涵洞、桥墩。有的历尽沧桑高高耸立叹息,有的残缺不堪倒在河中呻吟……一百多年历史了,看到这些残留的遗址,勾起了一幕幕修筑铁路之梦……

清代铁路遗迹照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史料记载:1903年,清政府将修筑汉川铁路(由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设计)并决定将修建权给英国。1911年宣布国事政策:向英、法、德、美银行贷款。为此,引起了四川人民的强烈反对,成立了保路同盟会,引起了保路运动,并在荣昌起义。当四川保路运动进入高潮时,湖北的文学社、共进社在武昌起义成功,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

1919年2月8日,清政府邮部俱奏勘察川汉铁路股资大概形云:川汉铁路经宜昌至成都共3300华里。其中分宜昌至万县、万县至重庆、重庆至成都三段。工程建造首段自宜万入手,先从雾渡河凿大小三处隧洞达兴山县水月寺马良坪,再由南对河至峡口,再接秭归县的香溪镇,全长377华里。自光绪三十二年7月设局开始,至宣统元年11月共开支银两423万两,征用夫役40000余人。

兴山县交通局退休干部雷源忠介绍,原兴山县船队老工人乔仕山曾听他父亲(参加过修铁路的幸存者)讲:当年修铁路30—50个民工修一个桥墩或涵洞,没有任何机械设施,全靠苦干,所用的水泥是从英国进口的被称为“洋石灰”(用圆柱形铝铁桶装,一桶150斤),运到宜昌,再由民工从宜昌顺羊肠小道背到工地。当时民工生活极其艰苦,无医无药,资金又不能及时到位。由于清政府各级官员腐败克扣,到民工手中仅几十吊铜钱。不少民工烧香拜佛,求上天保佑。一旦发生瘟疫,一个工地仅存四、五人,而民工大多来自襄樊、保康等地,死者家属无法得知信息,民工只能用稻草、木板就地掩埋,其情景悲惨至极。

宣统三年,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中国等诸多因素背景下停工夭折。保路运动引起武昌起义而葬送了清王朝的统治。正如史学界所说:“一条路搞倒了一个王朝”。

清代铁路修建留下的宜昌市夷陵区境内的“上风垭隧道”、兴山县水月寺“三道瓮子”、马良坪的桥墩、黄家祠倒在河中的涵洞、高岚睡佛山下河边的涵洞和峡口镇河中高十余米的三个桥墩以及龚家村等地村民用英国进口水泥(已凝固似石磙)围做猪圈等等。随着三峡工程和宜巴高速的兴建,这些遗址渐渐消失,幸存无几。

图片

▲复兴号

今日喜圆百年梦,郑万高铁和宜兴高铁交汇兴山,兴山高铁站落成,这是兴山人民千年期盼的大喜事,将给兴山各方面的发展产生新的飞跃。

我自上世纪70年代至2010年,20余次到过北京。七八十年代每到北京“一票难求”,而且大多买的硬座或者站票。有时候站的腿脚发肿,但人年轻未当回事。心想只要能到北京,心里美滋滋的。那年代到北京顺利要三到四天。从兴山到宜昌坐火车或大巴公交到武汉转车两天一夜才能到北京。(当年火车时速70公里,提速才100公里)。

而今到北京,从兴山坐动车,时速350公里,仅4个小时即可到达。这是过去做梦也无法想象的。

“人逢盛世精神爽”,今年我整满80岁,郑万高铁全长818公里,我的生日阳历恰好是8月18日,“哇塞儿!”这真是历史的巧合,说明我有天大的福气!这是共产党给我和全国人民的福气!!

趁现在我和夫人身体健康,待疫情消失后,我们将在儿女们的陪同下喜乘四季如春、宽敞舒适的“复兴号”沿途透过明亮的车窗,尽情欣赏祖国如诗如画的大好河山,感受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祖国建设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还想再次到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可爱的首都——北京!!

202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