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评论】做好粮食安全的时代“必答题”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就“粮食安全”这一主题,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殷殷嘱托,字字千钧。保障粮食安全,关乎国民经济与国家安全,一刻都不能懈怠,一点都不容马虎。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往今来,解决温饱问题,让百姓能够吃饱穿暖,不忍饥挨饿,一直都是发展的永恒命题。而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七年多艰苦卓绝的反贫困斗争,彻底解决了制约发展的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全面小康。“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立足新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端好手中的饭碗,仍旧有着深远意义。

守牢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让“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好图景生动再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护耕地,让耕者有其田、耕地为良田就是最直抵人心的安全保障。实现这一目标,既要从制度层面建章立制,织牢制度的“笼子”,加强监督管理,科学规范流转,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同时也要在实践层面合理使用土地,严格住房建造、项目建设中的土地审批流程,对违规使用土地,乱占耕地的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加大惩处力度,形成震慑效应,切实做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坚持科技赋能,加大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让“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动人画卷在现实中徐徐铺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运用科技手段助力农业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大有裨益。杂交水稻技术让水稻双季亩产量突破1500公斤,“禾下乘凉梦”的逐步实现让国人的日子过得更为踏实放心;无人机播种、施肥,解放了劳动力,效率更是人工作业的几十倍;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农作物产量、分析影响其品质的因素,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跨越转型。经验不胜枚举,成果砥砺人心。伴随着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进一步推广,农业发展也必将迎来更为灿烂的春天。

培育新型农民,壮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让“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迈誓言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归根结底在于发挥人才的效用与价值,让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成为农业种植的生力军。加大对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提升粮食产量的技术和知识,提高其处理粮食种植难题的能力水平。善于挖掘本土乡贤能人,建立人力资源库,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提供发展平台,传授实践经验。更为重要的是,畅通职业晋升空间,探索建立农民职称评价体系,健全关心关爱与激励保障机制,让有知识、有技术、有奉献的新型农民愿意留在农村,助力农业进步,在广袤大地上谱写无悔动人的华章。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思考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应加强对珍爱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宣传,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感悟成为社会共识。保障粮食安全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没有人是局外人、旁观者,只有当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托举,粮食饭碗方能端的平稳有力、自信持久。

(来源:荆楚网)

 作者 | 古夫镇人民政府 宋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