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评论】“春风”进千家,躬身稼穑去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迎着春日暖阳,农人步入田野,播种新的希望。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个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带来了“五项举措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六个方面强化农业基础支撑”“多措并举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等利好及要求。中央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吹进千家万户,温暖着全国农民朋友的心田,大家对勤劳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干劲儿也更大了。

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不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振奋了广大新农人创业之心,更鼓舞了乡贤能人的奋斗之心。乡村振兴战鼓擂响,全国各地应抓紧吃透文件精神,抓住政策风口,结合本地农业特色,将农业发展好,农村建设好,带来农民群众过上更富裕的好日子。譬如,兴山县出台了“三农”发展及乡村振兴扶持政策,投入60万元支持发展冷水香稻2000亩,按300元一亩的标准给予良种良肥良法补贴。鼓励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优质冷水稻。再譬如,在肇庆封开县大玉口镇寨河村委会芹竹自然村蔬果种植基地,由镇委、镇政府和驻镇干部的推动,引回乡贤投资种植蔬果,将撂荒耕地变成了“绿色银行”。相信,凭借勤劳和汗水,我们一定能一直“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保障粮食丰收,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离不开方方面面的配合。一方面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现增减挂钩、落实占补平衡,始终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另一方面,“让科技的冲劲带着种子破土”,从“大水大肥”到测土配方施肥,从“二牛抬杠”到卫星治虫,从“靠天吃饭”到“靠云稼穑”,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织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扩大无人机播撒良种,机器人施肥收割,让农业的科技含量更高。再者,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神农英才”计划,实际上是希望全国各地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进一步激发人的主体力量。共同描绘“手敲键盘种良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丰收盛景。正是“让科技的冲劲带着种子破土”,才为国人立足广袤大地,脚踩厚土,仰望星空,守住大国粮仓注入了自信,夯实了底气。

此外,实现粮稳、粮安、粮丰,丰实大国基业,还离不开那一群常年跋涉在田埂上,行走在原野里,心牵“张家稻田生了虫”、“李湾果树落了花”的最基层农技人员。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保丰收。今有第二届“全国最美农技员”周桂虹,无论酷暑难耐的三伏天,还是数九寒冬的冰雪天,为汶川“南林北果”提质增效和汶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奉献力量。千万个“周桂虹”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扎根基层,坚守初心,用技术用坚持催开丰收之花。唯有报以尊重和理解,关心和支持,政治上给待遇,物质上有保障,才能让照耀中国农业不断前行的这一束光,吸引更多的光亮,走进农田,亲近土地,以奋进的青春谱写丰收篇章。

“等闲若得春雨顾,不负时光不负卿”。去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站在“十八连丰”的新起点,中国始终怀着这样的清醒:虽然丰稔连连,但是,粮食生产,片刻也不能放松。端自己饭碗,才能挺直腰杆。所以,在这大好春光躬身稼穑,为下一个丰收打好基础,更为富美宜居的新农村注入新活力。

(来源:荆楚网)

 作者 | 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胡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