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农村日间照料中心 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 安桥河的“跑读生”跑起来了

安桥河村,位于兴山县水月寺镇东北部,这里有亚洲最大的银矾矿矿床。

“截至3月20日,村户籍人口927人,60岁以上328人。”安桥河村党支部书记张祖荣说,满足他们的养老服务需求,是村委会的重要工作。

2021年11月,升级版的安桥河村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运营。当地将每天来中心休闲、休息的老人称为“跑读生”。兴山像这样升级版的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有16家,“让中心实起来、热起来,真正成为老年人的幸福之家。”兴山县民政局局长万俭说。

延长养老体系的触角

3月23日,星期三。下午,天放晴了,阳光慷慨地洒在安桥河村村委会门前的乡村大舞台上。

每周一、三、五的下午,是安桥河村日间照料中心自由活动时间。广场上,下象棋的、跳广场舞的、打乒乓球的、晒太阳的……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安桥河村的宣传片,“像赶集一样”。

村委会3楼的中心活动室里,85岁的王天刚和几个老伙计正在排练“采莲船”。他们刚刚在照料中心的三八文艺演出上表演过,他们的目标是参加县里的演出。

王天刚一般上午10点过来,“一个人在屋里,闲得慌”。照料中心提供午餐,“午餐目前是免费的。”张祖荣说,不过,在这里吃午餐的老人并不多。

上午来下午走,或者来个半天,张祖荣称他们为“跑读生”。安桥河村人口居住密集,老年人较为集中,这也是安桥河村日间照料中心被选中提档升级的一个原因。

顾名思义,日间照料中心服务时间为“日间”。张祖荣盼望着能完成从“跑读生”到“住读生”的跨越,适当增加床位,让有需求的老人在中心得到24小时的照顾,这是部分老人的现实问题。延长养老体系的触角,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小病不出村”。

一张“跑读生”的课表

在中心的幸福食堂里,记者看见了一张活动安排表。安排表从周一到周五,对每天的早间活动、上午活动、午间活动及下午活动进行了安排,包括体检、康复、锻炼、听新闻、下棋等。

据介绍,照料中心升级后,硬件进一步明确,如文化娱乐室、休息室、幸福食堂、图书室等,特别是与所在地村卫生室实现了整合,让体检、康复等得到保障,“能享受一些基本的医疗服务,是照料中心吸引老年人的一个砝码”。

3月23日下午,70岁的王文洲在照料中心忙得不亦乐乎。他的3个孩子都不在身边,“照料中心有娱乐项目,人也多,正符合我的口味”,他很享受这种抱团的生活。

王文洲还有一个身份是安桥河村老年人协会会长。协会在日间照料中心发挥主体作用,组织引导老年人开展互助、公益、文体娱乐活动,倡导老人参与村级治理,老人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和谐剂和稳定剂。

兴山县民政局局长万俭说,同步成立老年人协会是照料中心提档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老年人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形成农村老年人以老助老、助人自助、抱团养老等“互助养老”新模式。

日间照料中心的升级版

从2012年起,各地就开始布局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如兴山最多时有54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但苦于后期维护、服务理念以及养老大环境的不足,体系运行并不理想。

兴山县民政局养老股股长冯波说,2021年兴山引入第三方营运机构,用市场的方法重塑体系。目前已改造和恢复16家,今年计划在中心村中再改造6家。

3月5日,古夫镇麦仓村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营运。“集中养老是未来的方向,希望在经费上给予更大的保障。”麦仓村党支部书记张英虎说。

作为参与营运的第三方机构,宜昌弘仁疗养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忠安表示,还需要进一步努力,通过提供连锁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目前,老人们物质需求并不高,文化需求反而更为迫切。这是当前农村养老体系中较欠缺的,也是照料中心努力的方向。”安桥河村驻村第一书记金圣超说。

“新阵地建起来了,下一步就是要做实,让‘跑读生’跑起来,让服务立体丰富起来。”万俭说。

“这让我们感觉到党的关心和温暖。”在麦仓村日间照料中心,85岁的老党员韩庆元一边排练踩堂戏《山伯送友》,一边高兴地说。

(来源: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万龙云 通讯员 乔长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