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彩在一线丨郑万高铁兴山段:毫厘之间下足绣花功夫

眼下,作为湖北南北阵列重要通道的郑万高铁建设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在郑万高铁兴山段,那里的建设者正通过毫米级的精细化调整,迎接即将进行的全线联调联试。

从空中画面可以看到,郑万高铁兴山段早已完成建设和设备安装,但每天仍有1200多人在铁路沿线进行轨道清扫、轨道精调等收尾工作。1435毫米标准宽度的轨道,记者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同,工人师傅用电子道尺一量,发现一段铁轨超过了0.5毫米的误差标准。

很快,四五位师傅拿着不同的工具,一边卸掉铁轨上的螺母、扣件,一边选择合适的规矩挡块进行替换,经过十多分钟的紧张施工,轨距误差得到修正。

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稍微大一点的误差,不仅会对铁轨和列车带来安全隐患,乘客的乘坐感受也会非常明显。师傅们用这样的“绣花功夫”,已经对铁轨精调了四遍。

郑万高铁湖北段中铁三局工程部副部长王伟:“上下浮动过大,会出现晕车的感觉嘛,所以说要反复调整,让旅客有更好的舒适度。每天只能不停地走,因为现场你得反复地走,去发现问题,(微信里)基本上2万步都排不上名次。”

除了轨距的精调,列车进出站时轨道转辙机的调试也在紧锣密鼓进行。轨道转辙机是用来实现列车转道的关键设备,如果转辙机误差过大,轨道无法闭合,列车就不能进站。邱晓宇和他的团队,用专用标尺插入铁轨,模拟异物卡进铁轨的突发情况。

武铁襄阳电务段技术员邱晓宇:“如果卡进了一个会影响行车的一个异物,它会导致那个道岔过不来,道岔过不来以后它信号就无法办理。信号无法办理,它那个车就不会就从这个道岔经过。”

现场,邱晓宇团队通过对讲机与中控室联系,反复进行换轨模拟实验。按照标准,转辙机工作后,并轨的两条钢轨的缝隙不超过0.2毫米,也就是两张A4纸的厚度。邱晓宇在工具包中找到了一个厚度只有0.1毫米小铁片,换轨调试时,通过铁片能否插入缝隙来快速检测。

武铁襄阳电务段技术员邱晓宇:“能塞进去的话,说明那个地方缝隙跟这个值是一样的。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这么一点点缝隙都没有。”

如果说高铁的调试对于邱晓宇来说考的是眼力,那对于不远处正在悬挂接触导线上忙碌着的王辉来说,每天要面对的,都是体力和经验的双重考验。他和同事们正在对标段的1400根的腕臂进行精调,每根腕臂上的123颗螺丝必须卡紧,力度不能多,也不能少。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郑万湖北段项目部二分部接触网副经理王辉:“我们这个螺丝我们有那个力矩,要达到23牛,如果这个力矩紧大了,因为它是铜件嘛,它很容易受内伤,到时候把那个定位器线夹容易紧裂了。”

一天下来,拧螺丝的动作,王辉和同事们都要重复近万次,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对高铁的接触导线进行精确测量,虽然有专业测量设备,但长时间蹲在铁轨内,一边对准点位,一边查看数据,往往一天下来,腿都直不起来,换来的却是远高于“50米内8毫米误差”的标准。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郑万湖北段项目部二分部接触网副经理王辉:“第一根吊弦5300mm,那个第一根吊弦到定位点,一个是5301mm,一个是5300mm,它是相差一个毫米啊。所以说这个我们已经调到位了就可以不动它了。”

为了让高铁早日通车,建设者们从除了除夕和初一调休外,每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六点,与时间赛跑。目前按照计划,高铁沿线各工段月底就可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全线的联调联试。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姚涛 胡文超 兴山台 责任编辑 马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