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吉鸿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1997年11月8日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这是400多辆巨型装载车紧张有序地向上游围堰口抛投石料。
1947年11月9日 晋察冀野战军攻克国民党在华北的战略据点石家庄,歼敌2万余人,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从此,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联成一片。
2001年11月10日 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1985年11月11日 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就对方谈到中国如果尝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成功了,“将从哲学上同时向计划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提出问题”指出:不说是个伟大的试验,但确实是个重大的试验。我们的经验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必须改革,这是唯一的道路。中华民族不是低能的民族,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最终证明中国人行不行,还要看这十亿人口怎么做。中国落后许多年了,近几年可以看到一些兴旺的气象。更早一点的时候,在一九四九年,黄面孔的中国人站起来了,但是真正的翻身还要两代人的努力。
1956年11月12日 为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毛泽东发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文章写道: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但是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四十五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1978年11月13日 邓小平在新加坡住房和发展局听取关于新加坡公共住房计划情况的介绍后,登上办公大厦楼顶,瞭望周围一幢幢新建成的公共住房,赞扬新加坡在解决住房方面所作的努力。
2000年11月14日 江泽民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经济特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发展是硬道理。经济特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继续争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继续充分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来源: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