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有3处!第八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文公布了第八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兴山县有板庙、古夫甘氏老屋、兴山抗战碉堡群3处文物古迹入选。


板庙,位于榛子乡板庙村。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有抬梁式构架。建筑有前、后殿,。后殿正中彩绘有一巨大瑞兽麒麟,栩栩如生。庙内存有石碑15通,部分青砖上印有“同治十二年”、“云香寺”、“匠师田”等文字,该寺庙当年香火不断,甚为热闹。该庙是兴山现存最为完整、最大的庙宇,是“兴保古道”上的重要建筑。

该建筑建于明代,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民国七年(1918年)整修。2018年兴山县文物事业管理局对其进行了落架大修。


板庙

古夫甘氏老屋,位于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三组板舍。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2.8米,进深三间,16.3米,占地面积220平方米,中为天井。砖木结构,屋面为小青瓦,两侧檐上有鸱吻,主体外墙为小青砖,内为板壁穿架梁。该建筑为自然条石、方石砌成的基础,正面石基高1.6米,大门上有翘角檐,两侧为格字窗,窗上也有白灰制作的翘角檐,其上为砖塑“大、吉”二字砖塑镂空窗,窗门檐及老屋正檐及脊缘均绘有花草。石制门坎门礅,上有鱼、马、仙庙纹饰。大门正上灰塑匾额上墨书“旧学泽长”四字。后堂大门上有鎏金行书“节介稀龄”木匾,右书“甘府袁太孺人七十大庆”,左书 “钦命同知衔即补粮补府代理兴山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刘”,为刘瑸在清同治九年(1870年)二月至四月代理兴山知县期间所赠。该房屋保存完整,艺术构件较多,是兴山保存最好、代表性最强的清代民居之一。

该老屋做工精细,其砖作、瓦作、灰塑都比较讲究,特别是檐口、山墙、墀头均绘有大量花草、麒麟、老虎、鹭鸶、喜鹊、锦纹、如意、“鲤鱼跳龙门”、“一路连科”、“如鱼得水”等图案,色彩分明,线条流畅,至今仍清晰可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据房屋建造人甘学渊墓碑记载:“(戊申1848年)府君(甘学渊)弃厂旋里修屋宇,极其高华”,此屋建成后至今一直被称为“新屋”。


古夫甘氏老屋

兴山抗战碉堡群,位于昭君镇金乐村、青华村、陈家湾村,由蔡家垭抗日碉堡及战壕、石板坡抗战碉堡及战壕、黑松林抗战碉堡及战壕、工作包抗战碉堡、泥耳垭抗战碉堡等组成,保存较好。

1940年6月宜昌沦陷后,国民政府军为堵截日军进军川东而修筑了大量碉堡、战壕等军事设施,部分被毁,现存的设施主要分布在昭君镇青华村、金乐村、陈家湾村香溪河两岸地势险要的山上,扼守着日军由兴山进入四川的通道。为1943年至1944年期间国民政府第二十六军工兵营为防御日本军进攻重庆陪都而修建的防御工事。这些坚固的军事设施虽然没有经历战火的洗礼,隐没于荆棘丛中大半个世纪,但可以让人们记住那段民族危亡的历史,见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实物,有极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截至目前,兴山县共有381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175处。

(通讯员 王光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