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群星汇】孙晓菊

【简介】孙晓菊,女,1977年生,兴山县古夫镇深渡村村民。她12岁就挑起两家人生活的担子。32年寒来暑往,她义无反顾细心照顾聋哑婶婶刘传凤,并把两个年幼的堂弟抚养成人,结婚时毅然带着聋哑婶婶出嫁,书写孝老爱亲佳话。她被当地称为“孝顺侄女”,孙晓菊,女,1977年生,兴山县古夫镇深渡村村民。曾被授予中国好人、省级三八红旗手、市级百名榜样女性、兴山县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事迹】

坚强是生活的希望

1989年,孙晓菊只有12岁,一年内家里两位亲人相继离世,先是自己的母亲,随后是年轻的幺爹因白血病不治身亡。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去世后,家里就只剩她一个人;幺妈家更像天塌了一样,幺妈又聋又哑,两个堂弟一个5岁,一个3岁,懵懂无知。

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遭遇,孙晓菊选择了辍学回家,学着做农活,兼顾两家的生计。

无论多忙,她每天都要到幺妈家帮忙。上山打猪草,下田种水稻,到河边洗衣裳,年幼的孙晓菊总有做不完的事。

幺妈家第一次没米下锅,孙晓菊就找来麻袋,装上50多斤重的稻米,背着走四五公里山路,一个来回就是大半天。“肩膀磨肿了,两腿像灌了铅,我是哭着回来的。”孙晓菊说。

春天来了,看着乡邻们都在忙着整地、下种,不甘示弱的孙晓菊扛来犁头、牵着耕牛下田了。套上轭头,扬起鞭杆,吆喝着开始耕田。一天下来,看着身后弯弯曲曲的泥浪犹如蚯蚓拱出的一样,孙晓菊没有气馁,第二天重新再耕一遍……

转眼之间,两个堂弟到了上学的年龄,学费从哪里来?孙晓菊下山找到学校校长,表明幺妈家困难。学校免除学杂费,接收两个堂弟上学。

孙晓菊把自家种的蔬菜,背到20里外集镇上去卖,来维持两个堂弟上学的生活费用。

寒来暑往,孙晓菊用汗水和心血把两个堂弟供到高中毕业。现在,一个已在贵州安家,另一个当兵复员在上海找到工作。

孙晓菊让幺妈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慢慢变成现实。

孝顺是最好的嫁妆

孙晓菊有三姊妹,她是老幺,两个姐姐已出嫁。她到谈婚论嫁的时候,有一个要求:不能撇下聋哑幺妈一家人不管!好多人望而却步。

孙晓菊的孝顺与坚强引起一个人的注意,他就是黄粮镇的年轻小伙钟学典。两个年轻人经过-段时间的了解,互生好感。

孙晓菊和钟学典于1999年3月喜结连理,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当时儿子在古夫上初中的时候,看到其他同学的父母都在身边,便提出想在集镇上租房住,让妈妈孙晓菊也来照顾他的学习和生活。孙晓菊告诉儿子:“我到古夫后谁来照顾你又聋又哑的幺奶奶呢!我不能丢下她不管。”懂事的儿子一下子明白了,便再也没提过了。

家庭是幸福的港湾

幺妈家土坯房墙壁裂了,摇摇欲坠,孙晓菊决定帮幺妈重新盖房子。为了省工钱,孙晓菊搬砖、运石料、拌砂浆,她自己干。新房建成后,孙晓菊自己欠了两万多元的债但让幺妈一家住上了安心房。

2009年秋,连日咳嗽的幺妈被查出患有肺结核。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孙晓菊每天送饭喂药,在医院一陪就是一个月。

为了让幺妈一家过上好日子,从2000年开始,孙晓菊开始为幺妈家种柑橘,用“蚂蚁啃骨头”的方法,硬是把幺妈家的10亩责任田全部种成柑橘。去年秋冬,幺妈田里的柑橘收了2万多斤。“钱我都给幺妈存起来了,但愿幺妈的晚年生活越过越好!”孙晓菊笑着说。

表弟孙远成没有辜负姐姐的期望,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并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底复员后,即被上海一家公司聘用。现在,远在上海的孙远成每个星期都要给孙晓菊打来问候电话。这位堂弟噙着眼泪说:“没有堂姐20多年的悉心照料,就没有我的家,在我们兄弟眼里,她是堂姐更像母亲!”

孙晓菊用爱为幺妈一家扬起幸福生活的帆,自己也收获了幸福,像一朵孝美山菊绽放在香溪河畔,芬芳满山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