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及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等五大方面提出要求,聚焦新时代、聚焦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意见》的出台,将有助于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要保证《意见》落实落地,切实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描绘新时代养老新蓝图,还需多方携手,共同发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能否贯彻到基层,服务于百姓,主要看各级人民政府是否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确保政策落地生根。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老年人是过去的青年,曾是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让千千万万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表现。譬如,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后,广东省迅速行动,配合出台27条“硬措施”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从“加快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动机构养老提质增效”“提升医疗结合服务能力”等八大方面出台27条硬举措,将省民政厅、省卫健委、财政厅及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等多部门联合起来,共同担责,携手打造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从“纸上”走进“民间”,从文字变成现实,造福于民,同样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出台这样的硬核举措予以保证。
除了各级政府主动作为,积极行动外,保证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落实到基层,服务于百姓,还需要社会主动担责。尊老爱幼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老年人老有所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名誉会长邬沧萍曾表示,要想解决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养老问题,仅靠出台好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而有成功案例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还要依靠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积极作用。譬如,自2016年以来,北京市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构建市级指导、区级统筹、街乡落实、社区参与的“四级”服务网络,依托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区域性养老服务平台,统筹区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各类专业服务和志愿公益服务,实现老年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的“三边”就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就近养老、居家养老等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政府的好政策好举措,社会的主动担责,都是外部环境的保障。而要保证晚年生活质量,切实提升幸福指数,还需要家庭关爱,亲情滋养。老年人最怕孤独,他们更需要精神的慰藉和亲情的抚慰。晚辈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带上他们爱吃的食物上门看望,定期组织家庭聚会,让老年人感受来自晚辈的关爱,享受亲情的温暖,让其晚年生活充满幸福的味道。另外,家庭成员也要鼓励老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让新科技走进老人的生活,在享受譬如“扫码支付”和“网上购物”带来的便捷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与时代的隔阂,减轻“边缘化”和“失落感”,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关系你我他,关系每个家庭。行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走在不断老去的路上,我们热切期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落地落实,让幸福晚年的美好愿景,不断变成现实的美丽图景。
(来源:荆楚网)
作者 | 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胡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