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红色故事】巴兴归县人民革命委员会成立(1)

1929年底,鄂西国民党军队的内讧,造成“对群众的压迫剥削,也只有日益加紧,如军阀对编遣军券催促,苛捐杂税的加重,封船封码,拉夫筹饷,军事戒严,使市面萧条,贫民已是苦不堪言,所以一般群众对于我们的革命宣传较前容易接受,群众对我们的表示同情亦较前加重”,“群众所受的压迫,政治与经济是同时加深。今年年成不好,但统治阶级的苛捐杂税反而加重”,“如果群众反抗即以共产党的名义加在头上,使群众敢怒而不敢言”,“在政治经济的紊乱当中,豪绅地主异常恐慌,有的跑到沙市、宜昌,有的跑到武汉”(《中共鄂西特委给中央的报告》1929年12月31日)。“革命的危机日益加深,群众斗争日益发展,革命的高潮必不可避免的快要到来,但不可作过分的估量,还要靠斗争力量来推动”(《鄂西政治经济状况与革命形势的发展》1930年1月)。此时的革命斗争形势,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因此1930年是湘鄂西革命政权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1929年12月,在中共巴兴归县委恢复、召开大垭会议、举办党训班、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使巴兴归革命斗争由低潮进入高潮的时候,中共鄂西第二次代表大会也于12月下旬召开。大会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鄂西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和一系列决议案,宣言和决议案正确地指导了鄂西的革命斗争。《关于苏维埃组织问题决议案》,对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及时地指导了巴兴归革命政权的建设。

自1929年12月9日中共巴兴归县委大垭扩大会议后,在鄂西党的“二大”会议精神指导下,巴兴归革命根据地的最高政权建设,一直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党训班,为巴兴归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培训了一批党员干部。武装斗争取得的胜利,为巴兴归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供了保证。1930年春,鄂西特委派胡荣本等一行5人到巴兴归帮助、指导工作,加强领导。5月,巴兴归革命根据地的最高政权组织筹建工作就绪,中共巴兴归县委适时地在巴东甘家坪龙潭寺召开扩大会议,成立了巴兴归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后称县苏维埃政府)。会议选举宋宏墀为巴兴归县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范诗雅为巴兴归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杨纯祖为秘书,黄大鹏为政治委员(后为胡荣本),刘子泉为军事委员(后为黄大鹏),曹秋选为土地委员,谭元武为粮食委员,黄司亚为经济委员。

1931年12月下旬,在巴东牛峒县委扩大会上又明确规定:1、县政府委员15人(内分主席团、粮委会、经委会、军委会、土委会、裁判兼肃反委员会、秘书等),特务长1人,炊事士2人,传达处5人,勤务士2人,共25人。2、区政府委员9人(内分主席团、粮食、经济、军事、土地、裁判兼肃反、秘书),传达处5人,特务长1人,炊食士2人,勤务士2人,共19人。3、乡政府委员7人(内分主席团、粮食、经济、土地、军事、秘书),传达2人,炊食士1人,共10人(《中共巴归兴县委员会扩大会议决议案·政府工作决议案》1931年12月28日)。

(来源:兴山档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