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习军正在辅导学生 通讯员 聂志远摄
今年46岁的祝习军,出生在兴山县古夫镇古洞村的大山里,在老师的帮扶下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教书。祝习军在兴山县古夫镇初级中学一干就是24年。他爱生如子、严慈有度,让一个又一个山里娃,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他爱工作、爱学习、勤钻研,多次荣获兴山县优秀教师、宜昌市优秀学科教师等称号。但祝习军依然不改初心,扎根兴山,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
10月9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位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
感念师恩 毅然回乡教学
1997年,祝习军从原宜昌师专毕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为兴山古夫镇初级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说到当初的选择,祝习军告诉记者,他出生在兴山的大山里,父母靠种地勉强养着三个孩子。1989年一场意外,致使家中土地损失一半,父母只有打临工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祝习军考上了高中,拿着父母好不容易借来的学费,他有了辍学的念头。于是,他没再去上学,在一个工地打工,希望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语文课谭老师得知后,将祝习军从工地上拉回来,苦口婆心地劝说他:“要改变命运唯有读书。”父母了解儿子的想法后,表示家里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书。
从此,祝习军打消了辍学打工的念头,更加勤奋读书。谭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上也给予他更多的关注与帮助。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祝习军把他当作榜样。祝习军如愿考上师范类大学,毕业后他毫不犹豫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希望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关爱孩子 帮扶百余家庭
1997年,刚参加工作的祝习军就当上了班主任。他了解到该学校是一所县城中的农村中学,学生来自全县各个乡镇,覆盖70%的行政村,贫困生、学困生、留守生比较多。“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付出得更多,多多关心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心理状态。”祝习军说,“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如何我也不会让一个学生掉队。”
祝习军的班上有一个名叫晶晶(化名)的学生,父母在她9岁时因事故双双离世。祝习军怕她因变故而辍学,让生活陷入困境,于是联合科任老师一起经常找晶晶谈心,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帮助她制定学习辅导计划,还鼓励班上同学和晶晶做朋友,让她走上自信自立自强之路。
节假日,祝习军常把晶晶接到自己家中,为她做可口的饭菜,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还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贴补晶晶的生活费,让她无后顾之忧,安心在校学习、生活。
在祝习军和其他师生的关爱与帮助下,晶晶渐渐变得开朗,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到九年级时已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考上高中,祝习军一如既往地关心和帮扶着她。最后,晶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她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祝习军,感激地说:“如果没有祝老师的帮助,我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走出大山。”
从教20余年来,祝习军帮助了百余名家庭困难的学生。每逢佳节,祝习军都会收到学生们的祝福短信,从字里行间得知他们过得很好时,他感到非常欣慰。
送教下乡 扶助贫困学子
自2015年起,每年寒、暑假学校党支部“爱之行”红色小分队,开展义务送教下乡活动,祝习军主动报名参加。无论是白雪皑皑的冬天,还是炎炎夏日,他都坚持带领小分队的老师跋山涉水来到学生家为他们补习。他常说:“我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出现在学生最需要我的地方。”
贫困学生小梦(化名)家住在最偏远的平水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收到通知,错过了学校补习的机会,祝习军主动请缨家访。早知该村偏远,于是他带上了馒头与咸菜从学校出发。步行半日后才找到小梦的家。其爷爷奶奶得知祝老师是专程来接孩子下山补习的,热泪盈眶。
六年来,兴山县的平水、龙池、麦仓等偏远地带,都洒下了祝习军和支教小分队老师的汗水。
20余年来,祝习军扎根深山,用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奋斗初心;在立德树人的征途上,他像朋友、像兄长、像父亲,用春风化雨般的关爱,润泽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诠释着一个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
(来源:三峡商报)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 罗娜 |通讯员 袁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