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印发《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引(2021年8月版)》。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人群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湖北省面向社会公众、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单位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和健康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身患残疾、抵抗力低下的“折翼天使”,他们既是常态化防控的重要群体,更是需要持续关注的人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起送他们一朵安全的“小红花”。
对于残障少儿来说,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完成疫苗接种依然是首选,是构筑全人群免疫屏障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目前,湖北省已全面展开12—17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根据实际有条不紊地推行。眼下适龄残障儿童已进入学校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学校要将学生的疫苗接种纳入工作重点,保证应接尽接。譬如,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学生的新冠疫苗接种资料,按照“21天间隔期”每天排查核对,及时组织学生完成第二针疫苗接种。确保应接尽接率达到100%。群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工作的细致性,这有赖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们的贴心服务,让孩子们有满满的安全感。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对于特殊群体而言,需要充分的结合他们的特点来精准施策。譬如,根据残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领导采取常态化防控措施,织密校园和家庭防控网。残障孩子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记忆力相对较差,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的时间较长。老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将“戴口罩”“测体温”“勤消毒”“手机扫码”“一米线”“不聚集”等防控手段,“根植”于孩子们心里。又要采用“强带弱”结对子的方式,督促落实到行动上。还要通过排队、脚步丈量的操作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一米线”的空间距离。确保做到“心中有方法,手上有行动”,让每个人都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小卫士”。
除了老师,家长也是残障儿童最亲密的人,家庭是孩子们重要的活动场所。提高家长的常态化防控意识,落实家庭防控措施,至关重要。除了组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专门的疫情防控培训外,充分发挥残障孩子的示范、监督作用,激发家长主动作为,远离风险,不失为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的一项重要举措。譬如,老师将监督“父母勤洗手”“到公众场所要戴口罩”“保持一米线”等常态化防控措施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残障学生,督促家长形成习惯。这种亲子互动的形式,远比志愿者、村干部去要求、去指导、去落实效果好得多。
习近平总书记说:“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路上,还需要相关部门、社会志愿者多方携手,共同努力,用爱心为“折翼天使”送一朵安全“小红花”,让他们健健康康地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来源:荆楚网)
作者 | 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胡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