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六大”把工作中心从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转到从事长期的艰苦的群众工作,确定以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把“左”倾作为主要危险来反对,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次重要转变,对中国革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29年3月,中共鄂西特委为了贯彻“六大”的决议和中央的指示,在江陵县沙岗九甲湾召开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巴兴归县委书记张华甫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着重传达了“六大”的决议和中央的指示,作出了积极发展各种群众组织,健全党的组织、组织武装暴动,开始发动游击战争等决定,并将兴山、巴东、秭归等县划为第三游击区。张华甫返回巴兴归后,传达了扩大会议精神,使巴兴归的革命斗争更加高涨。
1928年11月中共巴兴归县委员会建立后,以兴山为中心的巴兴归三县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壮大,党员数量增加。仅兴山又建立了下湾(原属秭归)和红花(又称新六区、西区,现属神龙架林区)两个区委会,区委书记分别是陈慎洲、郑道山。还建立了周家湾、泗湘溪、钟家槽、秀龙、普安、琚坪、户溪、万家垭、石板沟、后山、聂家院子、仙女山、十字路、公坪、板庙、黑水池、三阳、石门湾、下堡、龚家桥、伍家坪、贺家坪、林家山、郑家坪等24个党支部,党员人数增加到481人。1929年5月,根据党组织的发展,为适应斗争的需要,鄂西特委指示,巴东、兴山、秭归均设中共特支,特支由书记、组织、宣传、三人组成(《中共鄂西特委关于鄂西组织状况的报告》、《鄂西组织状况统计表》1929年5月15日)。1929年9月根据鄂西特委,“最近因工作的便利起见,改为巴东成立一县委,兴归两县成立一县委”(《鄂西巡视员万涛给中央的报告》1929年9月4日)的指示,又将巴东、兴山、秭归特支改建为中共巴东县委和中共兴归县委。虽然县委领导机构有两次变动,但因时间短(仅4个月),三县工作联系紧密,实际上巴兴归县委领导没有分开,还是原县委一套领导班子,工作照原分工进行,巴兴归县委书记张华甫仍住兴山。
中共巴兴归县委注重群团组织的作用,在建立中共巴兴归县委的同时,组建了共青团巴兴归县委会,书记徐大孝,组织委员白云鹏,宣传委员刘光藩,团县委机关设在兴山县城三官庙。各区建有团区委,乡有团支部或团小组。3至5人为一组,3个小组以上成立支部,3个以上支部成立团委。共青团组织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教育青年提高阶级觉悟,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组织青年参加革命武装。凡历史清白,成分好,能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年满16周岁,不超过25周岁的男女青年,都可以自愿加入共青团。到1929年3月共青团员发展到5000多人。中共巴兴归县委还组织成立了巴兴归农民协会和巴兴归妇女协会。巴兴归农民协会1928年11月建立,隶属湖北省农民协会和巴兴归县委领导,主席由巴兴归县委组织委员刘子和兼任,机关设兴山县城。农民协会的宗旨是为农民解除痛苦,组织农民行动起来,以斗争获得自身利益。主要任务是,在经济上反对苛捐杂税,抗租、抗债;在政治上实行平均分配土地,推翻土豪劣绅的统治,建立农民代表会议的苏维埃政权。到1929年3月,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25000人。巴兴归妇女协会,1929年建立,由巴兴归县委领导,协会主席梁帮翠,副主席朱光彩,委员3人,协会机关设巴东甘家坪。妇女协会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广大妇女支持男人参加农民暴动,加入暴动武装参加红军;打探敌情,传送情报;支援红军,成立洗衣队、缝纫队、慰问队,护理伤病员;参加生产劳动。
(来源 :兴山档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