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中共湖北省委根据中央“八·七” 会议精神,把秋收武装起义作为当时一切工作的中心,制定了详细的全省秋收武装起义纲领和计划,把全省划分为7个暴动区,其中鄂西暴动区辖18个县,包括巴东、兴山、秭归三县。并指出起义的目的是立即领导农民打击土豪劣绅,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农民协会的政权。起义的办法是建立集中指挥机关,组织农民游击队,镇压地主阶级的“复仇”气焰,恢复和振奋农民群众的斗争勇气,健全并扩大农民武装和农协组织,发动乡村大暴动,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及一切公地,建立革命政权和军队。鄂西起义的指挥机关是鄂西区革命委员会。1927年9月,远安“瓦仓暴动”,打响了我党领导的鄂西工农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继而又有宜昌西乡、南乡暴动,远安东乡、北乡暴动,长阳土著暴动,宜昌莲沱“九四”暴动,巴东“杀官夺印”等鄂西有较大影响的武装起义,有力的打击了反动势力,唤醒了民众,扩大了革命影响,锻炼了我党。
中共兴山县委遵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北省委秋收起义指示,在鄂西特委指导下,要求全县各地党组织,抓住秋收时期阶级矛盾尖锐的机会,领导农民群众开展抗租、抗债斗争,并制定了全县农民武装暴动计划,成立了农民武装暴动指挥部,刘子和担任总指挥。1928年8月初,中共兴山县委在城郊皂角树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中央“六大”决议和鄂西特委扩大会议精神,更进一步研究了全县农民暴动,建立地方武装的工作。之后,县委分赴农村,领导了各地的农民武装暴动。
1928年7月,榛子板庙在县委潘兆麟和共产党员袁霭峰领导下,爆发了以“神兵”为主体的农民武装起义。
国民党榛子上五保联保主任、保董蒋楚伯,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借抗击保康流窜过来的“棒老二”,保护家园,维持地方治安之名,组织榛子板庙“神兵”大道会。共产党员袁霭峰,按照兴山县委改造争取“神兵”的指示,借机打入榛子板庙“神兵” 大道会中任大代表,负责军事训练工作,秘密开展党的活动,发展党组织。先后发展共产党员15人,并建立了板庙党支部,袁霭峰为党支部书记,李友泽为党支部委员。
袁霭峰按照党的秋收暴动指示,与县委潘兆麟进行周密策划,制定行动方案,以“神兵”大道会大代表的身份,利用矛盾,联合保康“神兵”,成立了以“神兵”为主体的兴保边游击大队,共400余人,下辖两个中队,大队长袁霭峰,中队长分别由周国炳、习代炳担任。1928年7月17日,袁霭峰带领游击队100余人,夜袭国民党榛子岭团防火郭宝先部。战斗先发制人,团防不经一打,便降的降,逃的逃,一群乌合之众,如鸟兽散,游击队缴枪10余支。榛子农民武装暴动首战获胜,拉开了兴山农民武装暴动的序幕,极大的鼓舞了农民的斗志。接着游击大队在潘兆麟、袁霭峰带领下,又于1929年2月,在保康千家坪,打败“棒老二”土匪,缴枪12支,武装游击大队。
袁霭峰带领这支暴动队伍,在兴保边界一带打击土豪劣绅和反动武装,威震兴山、保康两县。榛子板庙地处兴山、保康两县边界,交通极为不便,山大易守难攻,敌人兵力不能及,这支农民起义队伍越战越强,不断发展壮大。直到1929年冬,榛子反动势力蒋楚伯勾结兴保两县反动武装围剿,这支农民暴动队伍才被打散,参加暴动的农民遭到残酷的镇压。潘兆麟回到县里,领导兴山的武装力量坚持斗争,袁霭峰隐藏下来,于1930年冬参加鄂西第三游击队,继续与反动势力作斗争。
(来源 :兴山档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