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医生成为乡亲健康的“守门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需要大批合格的乡村医生守护,国家医疗卫生体系需要有坚实的基层支撑。村医是我国农村医疗体系的“基石”,也是我国医疗防控体系的最前沿。兴山县位于鄂西北秦巴山区,属于三峡库区,“八分半山一分田”,山大人稀,居住分散。笔者在水月寺镇滩淤河村、南对河村和昭君镇滩坪村义诊时发现,深山里的不少乡村医生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通过对全县8个乡镇54个村卫生室77名村医的实地走访,笔者对兴山县村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扎根深山,不忘初心

调查中发现,行医时间超过20年的村医有61人,占到了79.22%,且村民和村医之间几乎没有医疗纠纷。在与就诊的村民交谈中,对村医的水平、收费普遍认可。这种认可恰恰是对村医默默付出的最好回答。村医们生于斯、长于斯,与村民有着淳朴的水乳交融联系,这是老村医能够长期扎根基层的重要原因之一。

兴山县有很多这样的村医,扎根深山,不忘初心,长期坚守,甘于奉献。老一辈村医对医疗行业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对后代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近一半的村医子女继续从事着医疗行业,甚至有的子女继续在村里做村医。随着老一辈村医的退出,从2014年开始,兴山县开始委托高校进行村医订单培养,并且陆续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年轻的村医经过正规医学专业学习,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将接过老一辈村医的接力棒,继续担当深山中的健康守护者。

乡村振兴,医疗先行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乡村医疗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村医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最前沿阵地,加强村医队伍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可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益于巩固脱贫成果。

调查发现,村卫生室最少1人,最多3人,临床经验丰富,能够满足基本医疗需求,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强。村医的工作是极其繁重的,承担看病、抓药、发药、输液、针灸、理疗等多个角色。有时村医们半夜需要翻山越岭徒步去村民家中处理急诊,有时上门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有时定期上门监测血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村医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村卫生室硬件环境都进行了改造,有些则正在改造中,将卫生室设在村委会办公楼或附近,已经成为了村委会的标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村医靠“三根指头”看病的情况。

为了提高村医的医疗水平,相关管理部门狠抓医疗质量,加强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各个乡镇卫生院每月都会对村医进行培训,每年县卫健局举办所有村医集中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医的医疗水平。

挖掘资源,突出特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兴山县紧邻神农架,也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许多村医跟师学习中医时,都会亲自上山采药。兴山作为山区县,立体气候特征明显,适应中药材生存繁殖,资源极为丰富。很多村民认识中药、自采中药,并有相当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各个乡镇均见到从事中药材收购、种植和加工企业,说明本地对中药有很高的认可度,中药材产业也可以作为兴山县经济的另一个增长点。

更有宜昌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疗法兴山全镒骨伤疗法”,已在兴山县中医医院传承至第五代。“全镒骨伤”在手法治疗的基础上,还配合当地特有草药,形成了特有的方剂,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前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兴山这座2000多年历史的小城,因山而兴,因水而柔,因人而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群山之中的健康守护者也必将为一方百姓更加美好的生活保驾护航,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单位:王长江,湖北省中医院;张健 李方涛 邹远锦,兴山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