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幸福是以解放民族,解放人类为目的。
——冼星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交汇,既为我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了重要历史机遇,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中国力量。综合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拥有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的最可靠主心骨,拥有抵御风险挑战、不断化危为机的根本制度保障,拥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拥有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的强大精神支撑,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奋力开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1925年6月7日 中国共产党通过上海总工会联合上海学生联合会、上海各马路商界联合会等,成立了上海反帝运动的领导机关——工商学联合会。11日,在该会的主持下,上海20万群众集会,通过了逞凶、赔偿、取消领事裁判权等17项对外交涉条件。图为大会盛况。

1950年6月8日 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讲话指出:我们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同整个新民主主义的纲领是一致的,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因此,我们在教育上就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我们的教育是大众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是我们教育的方向;我们的教育是科学的,要有科学的内容;我们的教育是民族的,要有民族的形式。他强调:除了极少数反动分子外,我们应该团结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凡是在政治上反对三大敌人、在教育上赞成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人,我们都要团结。这是肯定和不可更易的方针。教育改革是比较长期的事,要有步骤地进行,但不能停止不动;要区别轻重缓急,在有些问题上要善于等待。

2000年6月9日 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各级党组织和全党同志都应该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我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时期思考的。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我们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已取得了一些新的经验。我感到,我们要坚持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一系列重要思想,集中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坚持做到这“三个代表”。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949年6月10日 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查封了该市金融投机的大本营——上海证券大楼。图为上海2万余人举行大游行,坚决支持人民政府制止投机活动。

1945年6月11日 中共七大举行全体会议的最后一次会议,毛泽东致闭幕词。他指出: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是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今后的任务就是领导全党实现党的路线。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以“愚公移山”的寓言,鼓励全党坚持奋斗,带领中国人民挖山不止,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大会的主要议程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大会发表了宣言,通过关于劳动问题、农民问题、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决议。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负责党中央的日常工作。大会以后,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群众进行教育,消除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疑虑;同时积极推动孙中山、廖仲恺等改组国民党。

2013年6月13日 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4点意见: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第二,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来源|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