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 雷 锋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我们要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胸怀两个大局,着眼全局谋划,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1945年5月31日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政治报告的结论,将代表们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主要归纳为三个问题:国际形势,国内形势,若干思想政策问题。
关于国际形势,结论指出:把世界引向进步,这是历史的总趋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今天不存在。资本主义有它的历史,现在总的说来,资本主义是向下的,但农业国中的资本主义是向上的,是不平衡的。中国也要发展资本主义,但我们是发展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将来还有用,在中国与欧洲、南美的农业国家中还有用,它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
关于国内形势,结论列举了今后可能出现的十七种困难,同时提出了八条一定会胜利的理由,提醒全党高级干部既要看到困难的一面,也要坚信光明必定会到来的一面。现在的方针就是全党团结起来,克服困难。

1936年6月1日 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创立。同日,第一期学员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45年8月,随着抗战胜利,抗大完成了历史使命。10月,原抗大总校一部分教职学员奉中央军委命令向东北进军,1946年2月底到达吉林通化,筹办东北军政大学。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北京,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防大学。

2004年6月2日 胡锦涛在中国科学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我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依靠全党全国人民思想认识的普遍提高,依靠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措施,依靠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也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我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人员要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上发挥重大作用,更要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起到先锋作用。
他指出:要从科学的角度不断充实和丰富科学发展观。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

2014年6月3日 习近平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希望中外工程科技专家学者加强合作,共同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他指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是工程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全球工程科技人员要切实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他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中国拥有4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可宝贵的资源。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蓬勃发展的中国,造福中国和世界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1925年6月4日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创刊,由瞿秋白主编。这份通俗的政治性小型报纸,每天出版8开4版一张。《热血日报》在密切配合政治斗争、及时宣传报道上海和全国各地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运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战斗性的同时,还注重文章的通俗性、群众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让一般的工人和市民群众都能看懂。《热血日报》只出了24期,6月29日就被租界巡捕房查封而停刊。它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25年6月5日 中共中央发表《告全国民众》,号召全国人民奋起,同帝国主义的暴行作斗争。

2014年6月6日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他强调,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总的政策要求是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考虑,又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要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充分考虑能力和可能,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要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功能互补,搞好基本公共服务,还要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来源: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