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红色故事】奇袭“白虎团”英雄人物舒德春

舒德春(1930年2月—2017年6月),男,枝江市仙女镇余家冲村人,原籍兴山县大峡口区古楼村。

1951年5月舒德春响应“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第68军203师607团3营9连当战士。因在侦察作战中表现突出,1952年11月荣立三等功一次,并于当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4月调往第68军203师607团部任侦察员。在部队期间,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1953年7月14日,在抗美援朝奇袭“白虎团”的战斗中与战友们一道荣立集体特等功。1955年复员回乡,历任大队治保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退役后,始终过着平凡的生活,从不居功自傲。

1953年6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向“联合国军”发动一次进攻作战。这次战役主要任务之一是歼灭南朝鲜的王牌军“白虎团”,彻底打掉美帝国主义与李承晚南朝鲜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战斗打响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组建了由609团第二营与607团侦察连组成的穿插营,另以607团侦察连三排为主体组建一支化装袭击小分队(简称化袭班)。化袭班由侦察连三排副排长杨育才任班长,成员有舒德春、张连训、王贵先、李志、赵顺合、李禄培、包月禄、黄同玉、周发世、侯时斌以及朝鲜人民军派来的联络员韩淡年、金大柱,被称为“十三勇士”。他们的作战目标是秘密潜入设在二青洞的“白虎团”团部,以出其不意地奇袭来个“黑虎掏心”,一举端掉敌人的团部,从而使余下之敌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形成对敌作战的压倒性态势。607团团首长与小分队全体战士一起,群策群力制订了化装奇袭方案。根据杨育才身高目深的特点,化装成美军顾问,朝鲜人民军的韩淡年化装成南朝鲜军排长,其他人全化装成南朝鲜兵,以护送美军顾问或装作敌溃退散兵之模样,视情况灵活运用避、骗、打、抓的手段,插入敌团部。为了使化装形象逼真,化袭班成员特意到战俘收容所进行观察,模仿敌人言谈举止,并根据各自身份进行全天24小时的角色训练。

“白虎团”即南朝鲜军“首都师”第一团,是李承晚的嫡系部队,全部美式装备,团旗上画着一只白色的老虎头,因此叫“白虎团”。“白虎团”占据有利地形,有凶猛的炮火,如何拔掉这颗虎牙,化袭班的勇士们根据化装袭击的特点,进行战前演练。在敌我阵地前沿及缓冲地带进行了观察、潜伏、窃听,以现地侦察结合沙盘作业等方法,反复熟悉了地形。在3天准备时间里,平均每人看地形9次。熟记了415高地至二青洞这段公路明显的方位物、上下坡、拐弯等地形特征,还审问了20多名俘虏,弄清了敌团部的具体位置、房屋间隔、结构、驻扎及警戒情况。

“白虎团”在金城川南侧灰古介、佳岘里、二青洞地域历时两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体系。全团全副美式装备,有坦克40余辆,火炮140余门。团部位于二青洞西南山谷内,距敌防御前沿约7.5公里。驻地周围设有单列桩铁丝一道,四面均有岗哨把守,通向敌团部的公路守备甚为严密。小分队选择沿380高地,越三道铁丝网、一道鹿砦,左拐直插通往二青洞的公路,逼近敌团部。

1953年7月13日晚11时40分,上级下达了出发命令,十三勇士迅速到达前沿的一个小坑道里,等待出发的时机。那天夜里,阴云密布,大雨倾盆。突然,空中闪着一道道金光,这是我军的火箭炮发射了。当志愿军的炮火向敌人纵深延伸时,杨育才一挥手,喊道:“出发!一个紧跟一个!”化袭班趁敌慌乱之机,冲过公路,直扑“白虎团”团部二青洞。志愿军十三勇士沿着事先研究好的穿插路线,首先穿过敌我前沿阵地间一片开阔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敌营第一道防线380高地。

突然,公路左侧山沟里传来隆隆的炮声,判断是敌人在打炮,穿插营与化袭班决定抄到敌阵地后面,突然袭击打它个稀巴烂。就在这时,前面敌人两辆坦克开了过来。穿插营的一位战士手握爆破筒将第一辆坦克变成了一堆废钢铁,后面的坦克吓得停了下来,车里的敌人架起高射机枪,朝第一辆坦克左右方向猛烈扫射。化袭班舒德春悄悄地摸到第二辆坦克背后,将一颗手榴弹甩到了坦克尾部的油箱上,第二辆坦克也瞬间被报销。敌炮兵阵地设在一条山沟的平地上,共有4门24管火箭炮,化袭班配合穿插营,迅速摧毁了敌炮兵部队,解除了我正面进攻的志愿军部队的巨大威胁。

化袭班凭借着敌人的探照灯、照明弹的光亮,冒着大雨巧妙地利用障碍物隐蔽前进。突然,在前头开路的侦察员急促地低声喊道:“地雷!我踏着地雷啦!”杨育才说着赶忙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排除了一颗美式反坦克地雷。侦察班长舒德春则带领其他战友跳进另一条水沟隐蔽前进,他们翻过豁口,越过雷区,终于安全通过敌人前沿防线,踏上深入敌人心脏的那条公路。

公路上又亮起照明弹。清点人数的时候,忽然发现队伍后面多了一个人。杨育才悄悄地把情况向朝鲜人民军的韩淡年说了。韩淡年走到队尾,猛然抓住了那个家伙。原来,这是敌人的一个胆小鬼,被我军强大的炮火吓破了胆,躲在沟边的草丛里。当志愿军侦察员们在公路上跑过时,他还以为自己的队伍撤退了,就跟着闷不作声地往南跑。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抓了一个俘虏,获得了敌人的口令,勇士们惊喜万分。

化袭班在穿插营的配合下,打掉了几批南朝鲜军的增援部队,巧妙地通过敌军几道岗卡,机智抵近“白虎团”团部驻地。

敌团部由铁丝网围着,里面有两排整齐的木板房,院外的小山沟里,停放着大卡车和吉普车,敌军正慌忙地往车上搬东西,企图逃跑。借着灯光,发现敌军“首都师”副师长、机甲团团长等正在开会。在杨育才的指挥下,舒德春等勇士们首先切断了敌人的电话线,然后将侦察员分成三个战斗小组:第一小组打掉敌人警卫排;第二小组消灭会议室的敌人;第三小组捣毁敌军炮兵指挥部。杨育才一声令下,各组突然分别勇猛地闯进会议室、警卫室,手电筒照到哪里,子弹就射向哪里。仅用13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敌机甲团团长等54人被当场击毙,17人被俘,共计歼敌200余人,彻底捣毁了敌“白虎团”团部,切除了美、李军伸向“三八线”以北的“毒瘤”。战斗结束后,杨育才命令立即发信号,3颗绿色信号弹向天空冲去。

1953年7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舒德春授予国旗勋章;1953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侦察班长舒德春记“特等功”一次;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国防部长彭德怀为舒德春签发功勋证书。化袭班荣获“集体特等功”及奖旗一面。奖旗上书:“直捣伪团部歼敌建奇功”。

(来源:兴山档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