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山红色故事】马克思主义在兴山的传播: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兴山的影响

中国近代历史已经表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流产,使中国的先进分子陷入极度苦闷和彷徨之中。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反而在军阀势力的铁蹄下,中国更加黑暗。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又开始探索新的道路。要想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新文化的觉醒和新思想的启蒙。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近代历史步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武昌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就读的兴山籍早期共产党员刘子和等学成回到兴山,广泛深入地掀起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促使一大批先进分子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为中国共产党兴山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卖国的全国规模的革命斗争,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虽然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促使共产国际派员到中国了解情况,因而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进程。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也激发了兴山人民反帝爱国的革命热情,唤起了人民的觉醒。兴山一批准备走仕途之道的先进青年,如刘子和、刘子泉、徐大孝等,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重新探索中国的前途。他们开始如饥似渴地研读进步书刊,接受进步思想,反对旧的封建礼教,打抱不平,与地方团总斗争;他们结伴离乡外出求学,追求真理,以唤起青年一代觉醒,致力革新政治,拯救民族;他们经过在外地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与工人群众初步结合的实践,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地投身实际斗争中去,努力用新观点观察中国社会,向工人、农民宣传马克思主义,向工人、农民学习,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1923年7月,刘子和邀约同窗好友刘子泉、白海潜、徐大孝等,告别偏僻闭塞的家乡,前往宜昌、武昌,分别考入夷陵中学、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武昌中学。在校期间,结识了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老师冼百言、祖山竹和进步同学黄大祯、黄大鹏、廖景坤、张华甫。他们一起研讨社会问题,探索、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他们从《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一些马列著作和进步刊物上得到启示,逐步接受了革命思想。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他们很快投入到这个时代的洪流之中。1926年,刘子和、刘子泉等,经祖山竹、黄大祯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徐大孝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们广泛接触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会”“青年励志社”等进步团体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会、演讲会,进行反帝、反封建、打倒贪官污吏等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使新文化运动含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内容。他们还利用寒暑假回家的机会,将此浪潮推涌到兴山各地,开创了兴山地区新文化运动的新局面。

来源 | 兴山档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