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2025年一号文件“三农”配套扶持政策——扎实抓好粮食稳产保供

(一)粮油稳产政策

1.水稻种植。投入50万元,支持水稻主产乡镇发展优质水稻。按照“谁种植、谁受益”原则,对发展优质水稻的种植户、市场主体按照150元/亩标准进行奖补。

2.油料种植。投入200万元,对种植油菜、油葵及芝麻的种植户、市场主体,按照40元/亩的标准给予种子等物化补助;对种植黑花生、七彩花生的种植户、市场主体,每亩奖补200元。

3.玉米单产提升。投入20万元,给予乡镇市场主体通过采取高产品种、高产种植技术等方式建设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基地1000亩(每个示范基地建设面积不低于200亩),每亩物化补助奖补200元。

4.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建设。投入620万元,建设600吨低温库,改造3000吨准低温库,配套建设检验检测、信息化监管平台及消防等设施。

(二)畜牧稳产政策

1.标准化生猪屠宰加工场建设。投入1500万元,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化、厂区环境整洁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生产经营规范化、检测检验科学化、排放处理无害化的总体要求,新建一个年设计屠宰生猪5万头的加工厂,解决养殖户及腊制品加工厂生猪定点屠宰需求,带动生猪养殖业发展。

2.动物疫病防控。投入200万元,对全县生猪、肉牛、羊、家禽等开展强制免疫。其中,对年设计出栏生猪500头、肉牛50头、羊100只以上,出笼肉禽10000只、存笼蛋禽5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以及所有种畜禽场实行自主免疫的,按照生猪2.8元/头、牛2.5元/头,羊每1.8元/只、蛋禽0.3元/只、肉禽0.15元/只的标准给予强制免疫补贴。

3.种畜补贴。投入20万元,对本年度内外引种母猪10头以上、种公猪1头以上的养殖场(户),按照种母猪500元/头、种公猪1000元/头的标准给予奖补;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山羊养殖户因发展需要购买种公羊的,每只补贴2000元。

4.生物安全联防联控系统建设。投入45万元,用于生物安全联防联控系统建设。其中,投入15万元,用于市级指定入宜通道(兴山县境内)数智平台智能监控网络建设,在国省干道路口建设7个智能监控点,并与市监控平台连接。投入15万元用于县级联防联控试点建设。在县级联防联控试点峡口镇双坪村主公路一侧建设洗消点,在主要支线路口布设监控探头,形成覆盖周边区域的联防联控网络。投入15万元,用于全县规模养殖场防控点建设,扶持年出栏生猪500头及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建设动物防疫、卫生监督、粪污治理监控系统,按投资额的50%予以补助。

5.生猪核心育种产业链建设。投入1600万元,用于生猪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扶持天乾科技食品有限公司购置设施设备,按照年度实施进度给予补助。

(三)蔬菜稳产政策

1.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投入20万元,扶持市场主体开展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每亩补助1000元。

2.抗病魔芋试点种植。投入40万元,以村为申报单位,发动农户、市场主体在高桥乡、黄粮镇、水月寺镇等乡镇的中、高海拔区域(海拔900—1300米),通过林下套种、玉米间作等方式,规范化种植杂交抗病魔芋品种(传统花魔芋不在奖补范围),按照800元/亩给予奖补。

3.昭君眉豆种植。投入10万元,用于昭君眉豆种质资源保护,在海拔1200米以上区域建设昭君眉豆种植基地200亩,按照500元/亩给予农户或市场主体奖补。

(四)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政策

1.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4425万元。用于2024年度、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

2.撂荒地整治及耕地流出整改。投入100万元,支持兴村公司流转撂荒地及耕地流出地5亩以上,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给予300元/亩奖补。

(五)农业科技推广及培训

1.投入100万元,用于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科技攻关、规划设计等服务。

2.投入19万元,用于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推广应用农业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招募特聘农技人员等。

3.农机农艺融合补贴。投入80万元支持引进起垄机、开沟机、农膜回收机等先进适用农机。

(六)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

(1)投入40万元,用于建设4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提升气象监测预警能力。

(2)投入20万元,在古夫镇、昭君镇、峡口镇三个乡镇新建3个流动人工增雨标准化作业平台,解决流动作业无阵地、安全隐患大的问题,提升低山河谷地区防灾减灾能力。

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投入300万元,用于山洪沟治理项目建设。

(2)投入7310万元,用于实施三峡库区宜昌柑橘特色产业灌区(沿江片区)项目建设。

3.农业基础设施恢复。投入300万元,用于乡镇灾后小型涉农设施恢复。

来源 | 兴山三农

编辑 | 郝小芳

编审 | 张雅莉

终审 | 吴健